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罗德·品特是英国荒诞派戏剧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归家》发表于1965年,是品特的“记忆的戏剧”杰作之一。学者们运用各种批评理论对《归家》进行解读,包括精神分析理论,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层面,但对《归家》的解构主义角度研究尚属空缺。近年来,随着学界对解构主义的关注,反二元对立,延异以及解构式阅读成为文学研究的新热点。本文试图从解构主义视角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通过揭示女性在男性为中心的世界中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旨在采用新的视角探讨品特作品中的解构主义特色,为《归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本文从三个章节来论述戏剧《归家》中体现的解构主义思想。第一章从“家”的结构入手,集中探讨《归家》中反二元对立的手法,揭示品特对传统“家”的消解。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并不单是将从属的一方转变为支配的一方,而是为了推翻二元对立下的等级秩序,直至该等级秩序不再出现。第二章主要探讨“家”的延异,分别从人物角色、人物身份、以及结局等角度分析“家”在语意上的不确定性。即“家”在不断延异和自我解构的活动中重新建构之后新的语意。第三章以德勒兹的“块茎”理论为框架,论证戏剧中女主人公归家即离家,离家就是归家的辩证关系。本文的结论是,品特的《归家》虽然消解了“家”的结构,但是并没有消失“家”的关系,相反,《归家》延异了“家”的意义。“家”的意义和关系在“块茎”的作用下呈现出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态势,打破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家”的逻各斯中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