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洋县朱鹮栖息地人鸟共生景观空间营造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ao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各界对朱鹮保护力度增大,洋县朱鹮数量最新统计已达到4000多只。朱鹮主要活动范围由人口密度小的洋县高海拔区域转为人群活动较多河流平坝处。由于乡村人地作用机制、开发建设等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加剧,致使人类与朱鹮和谐关系趋于不稳定。对人类与朱鹮在洋县乡村景观空间上矛盾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人类与朱鹮共生的空间关系,并从风景园林学科出发提出了人鸟共生景观空间的“营造”方法。本文主要的内容如下:1.在前人对朱鹮栖息地和主要行为习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朱鹮栖息地洋县范围的现状进行分析,识别出人类主要行为活动与朱鹮栖息地重叠范围,及重叠范围的主要生境类型。建立人鸟共生的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对朱鹮的三大行为活动(夜栖、繁殖和觅食)的栖息地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通过人类活动空间与朱鹮活动空间类型的比对确定人类与朱鹮典型的林地、农田和村庄三大共生空间,对识别出的典型生境空间进一步实地调研和人鸟矛盾点梳理分析。2.构建洋县朱鹮栖息地人鸟共生的景观空间营造方法体系,先提取朱鹮高适宜性的人鸟共生栖息地大、中、小尺度景观格局的平面模式,运用风景园林学科的方法和视角进行景观格局的图解,对典型空间的林地、农田和村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提取出洋县人鸟共生的朱鹮栖息地林地、农田和村庄空间的多尺度最优平面模式,空间格局和设计方法。3.将这一套洋县朱鹮栖息地人鸟共生景观空间营造方法体系运用到实践应用,对适宜性评价较高现状没有朱鹮活动的人鸟共生的潜在栖息地进行营造。本研究的创新点:从风景园林学科视角探究和调节朱鹮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满足洋县朱鹮种群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需求,适应其栖息地未来发展的趋势。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确定洋县人类与朱鹮在林地、农田和村庄的共生景观空间产生的矛盾及具体问题,建立人鸟共生的洋县栖息地空间适宜性评价体系,并针对性做出朱鹮三大类活动的共生适宜性评价。划分了不同尺度下洋县朱鹮栖息地人鸟共生的景观空间生境体系下的研究重点并提出洋县朱鹮栖息地人鸟共生空间生境营造方法。
其他文献
榆林南部地区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恶劣,窑洞作为该地区一种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与黄土沟壑区独特的地形地貌相结合,以当地土石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低造价、高环保,在地区内覆盖面广、利用率高。近十几年来,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窑居建筑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影响,传统窑居建筑日益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实际需求,在适应现代生活时显露出空间单一、热舒适性较差等问题,窑居在居民自发更新过程中脱离当地传统文化。研究结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碳排放在城市碳排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不利于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而构建一个绿色低碳的交通系统有助于减少交通碳排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建成环境会影响居民的出行选择,从而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结构,同时,新的住区规范中提到,在进行住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着力构建15分钟生活圈。因此,对15分钟生活圈的建成环境进行研究,从而构建一个适宜居民低碳出行的15分钟生活圈对居民生
室外气象参数主要影响着建筑采暖、制冷能耗,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对暖通空调系统影响程度不一,通过准确的基础室外气象参数相关研究有助于评价、优化建筑节能设计方案,实现建筑节能和减少CO2的排放量。随着数据时代的发展,我国也在不断完善对室外气象数据的观测与统计,但也存在着太阳辐射数据记录不全的问题,导致许多地区挑选典型气象年(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TMY)和进行建筑能耗模
气候分区是根据某些气象要素对特定区域进行划分,在农业生产和建筑节能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现有的气候分类方法大多只考虑一个气候变量,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多个气候变量综合起来对气候分类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对气候分类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将研究多视角聚类方法在气候分区中的应用,主要工作如下:选取中国661个气象台站的部分气象数据,对相对湿度、大气压、日照时数、日平均温度和气温日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和人员热舒适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对建筑能耗和围护结构寿命有着重要影响。与传统消耗大量能源的主动调湿方式不同,建筑调湿材料可利用其本身的多孔结构对周围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以降低室内湿度峰值出现的频率和大小,缓解室内湿度波动,是一种被动式的湿度调节方式。然而目前关于调湿材料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材料吸湿量,对于材料整个吸放湿过程关注不够,并且对于调湿材料实际应用过程中的
传统村落历经上百年的发展,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创造出适宜人类居住的场所,自身所形成的局部微气候起到调节风环境的作用。良好的风环境能够创造稳定的村落热物理环境,降低建筑能耗,减轻生态环境负荷,改善生态条件,形成良性循环。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改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越来越多的传统石箍窑村落展开了大量的建设活动,长期的无序建设导致其风环境被破坏,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空间品质无
随着社会对于能源消耗的重视,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得到各行业广泛的关注。据统计,我国社会总能耗约28%的比例为建筑在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耗。若将建筑材料生产和运输,以及建筑施工直至完成所产生的能耗与建筑运营产生的能耗进行累计,其数值约占据社会总能耗的50%以上。随着建筑能耗问题的日益严重,2018年,我国住建部发布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8),进一步提高了居住建筑的
在当今全世界范围内,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和致死人数日渐上升,尤其是心脑血管类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甚为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能够安全而高效地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复合手术。伴随着复合手术的发展,现代医疗建筑中出现了新的医技空间,即复合手术室。在复合手术室中不仅能够进行外科手术,同时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术中转换为介入治疗模式和影像检查模式,现如今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脏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胸
甘肃天水是有着久远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秦州区西关古城是最具代表性的民居聚集区之一,当地古民居如今不能满足人们现代生活使用的需求,其现状也与城市的现代化风貌不相协调,转型和更新是必然。传统民居是在特定自然气候与环境下发展形成,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绿色智慧。以当代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反观传统民居,提取验证其中蕴含的绿色经验和不足,结合现代建筑设计手法进行修正,是实现民居传承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人们已经逐渐进入消费社会,购物的目的已经从商品的使用属性转向符号属性,人们对于消费的追求已经从物质满足转变为精神满足,“商品”的范畴逐步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人群消费模式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对于空间的消费使得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功能、业态、空间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此外,互联网技术在二十余年的商业化浪潮中,改变了消费者的群体特征、消费需求、消费决策方式等方面,导致国内传统零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