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制问题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社会主义改革不能回避,也无法绕开所有制改革问题。当前,所有制改革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在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协调两者之间关系。当代中国,所有制改革首先必须切实维护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以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目标的所有制改革以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可以兼容为基础。这同样是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即按照市场经济的方式与方法来发展公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是所有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概言之,当代中国,所有制改革就是调整所有制结构,使其由公有制一家独大的局面逐渐走向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统一性。当代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与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这是两者具有统一性之根源所在。同时,两者同为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各种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矛盾性。这种矛盾性首先体现在生产力水平与生产方式发展不同程度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矛盾性还体现在控股权与行业控制权的争夺上。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综合性研究视域下认识到两者存在矛盾性,并非要将两者对立起来。在“国进民退”争论情势下,认识到两者存在矛盾,一定意义上,是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之所在。总的来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密切关联,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发展共同构成当代中国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内容。过分强调两者的矛盾性而否认统一性会使得所有制改革受到阻碍,会使得非公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会使得生产力的发展受阻。过分强调两者的统一性而否认矛盾性会使得我们忽视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所在。所有制改革的有效推动是非公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而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综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所有制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经济发展路径及其启示→当代中国非公经济发展的境遇→所有制改革视角下非公经济发展的发展目标及其应然存在→当代中国所有制改革视角下非公经济发展困境之应对”进行所有制改革视角下非公经济发展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是所有制改革视角下非公经济发展的国内境遇。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所有制改革视角下非公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经济全球化是所有制改革视角下非公经济发展的国际境遇。不管在价值上对其有何种认识,都无法否认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境遇。理性的认识是,必须清楚地厘定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寻找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准确的定位。一定意义上,经济全球化是垄断资本的全球化,是垄断资本超越国界寻求利益的过程。境遇在提供机遇的同时,形塑了非公经济发展的问题。当代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是所有制改革视角下非公经济发展根本指向。无视这种根本指向,所有制改革视角下非公经济发展必将走向歧途。践行科学发展观是所有制改革视角下非公经济发展的现实诉求。社会责任是所有制改革视角下非公经济发展的应然存在。当代中国所有制改革视角下非公经济发展,要坚持正确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理论意涵;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调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坚持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