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设置6个田间处理:①CK (对照,秸秆还田);②处理SF (秸秆还田+常规施肥);③处理SFN (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增施氮肥);④处理SFNE (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增施氮肥+酶制剂);⑤处理SFND (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增施氮肥+腐解菌剂);⑥处理SFNED (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增施氮肥+酶制剂+腐解菌剂)。在小麦、玉米生长期内,研究不同施肥条件对秸秆还田后的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土壤蔗糖酶活性、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EC值、土壤pH值、土壤容重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获得秸秆在田间腐解的特征、秸秆还田后土壤质量评价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科学化秸秆直接还田、秸秆配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实施方法和依据。在作物的整个生长期内,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SFNED > SFNE > SFND> SFN > SF> CK;不同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SFNED > SF >SFND >SFN> CK> SFNE;不同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进行比较,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SFNE >SFN >SFNED>SFND> SF>CK;不同处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活性进行比较,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K>SFNE>SF>SFND>SFNED>SFN。除土壤多酚氧化酶外,SFNED处理的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2)各个处理的土壤pH值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中性偏碱范围内呈微微持续上升的趋势;其中处理SFN、处理SF与CK处理的pH平均值差异显著。(3)各个处理的土壤EC值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略微下降的趋势。特点是前期波动较大,后期趋于平缓。处理SFND、处理SFNE、处理SFNED与CK处理的EC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4)与CK对照比较,施用微生物菌剂与化肥的各个处理土壤容重下降了13.21%~20.25%,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后对土壤容重分析表明,处理SFNED<处理SFND<处理SFNE<处理SFN<处理SF<处理CK。同时,施用微生物菌剂与化肥的各处理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增加了0.48%~3.19%,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了19.2%~29.72%。(5)在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多酚氧化酶与其它酶类都达不到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相关,土壤蔗糖酶活性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多酚氧化酶与这些养分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6)在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处理高低依次为处理SFNED>处理SFND>处理SFNE>处理SFN>处理SF>处理CK。与CK相比,秸秆还田和微生物菌剂与化肥配施可以使小麦产量增产17%~57%。各处理玉米产量处理高低依次为处理SFND>处理SFNED>处理SFNE>处理SFN>处理SF>处理CK。与CK相比,秸秆还田和微生物菌剂与化肥配施可以使玉米产量增产16%~60%。(7)四个处理CK、SF、SFN、SFND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AWCD(平均颜色变化率)有着明显差异。其中处理SFND的AWCD增长斜率最大,处理SFND与处理CK有极显著差异(p<0.01),处理SF、SFN与处理CK差异不显著。说明微生物菌剂比化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AWCD的影响大。由主成分分析得出,处理SFND典型变量值的变异(离散)最小,而处理SF和处理SFN典型变量值的变异较大,离散较大。这说明处理SFND效果最好。相比其他处理,处理SFND可以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更丰富、群落物种及其个体数增加更多和分布更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