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小型猪手工体细胞核移植的初步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ask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马小型猪是我国广西特有的小型猪种,其体格小,与人体器官很接近,是优秀的医学动物模型。手工核移植是在无透明带核移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不需昂贵仪器的新型核移植技术,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尚不成熟。以巴马小型猪为对象来研究手工核移植技术,既可促进该技术的发展,又可为巴马小型猪的育种及在医学模型中的应用提供服务。   本试验研究共分三章,分别探讨了供体细胞类型与传代培养次数、去核方法与曲古菌素(TSA)处理对手工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此外还探讨了亮甲酚蓝染色对孤雌激活胚胎和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相同代数的巴马小型猪耳部、肾脏和睾丸成纤维细胞对手工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在重构胚的囊胚率方面,三种供体细胞均在第八代时较高,但与其第四代和第十二代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2.脱羰秋水仙碱(DM)化学辅助去核法与极体定向去核法在手工核移植胚胎的囊胚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极体定向去核法重构胚的分裂率高于脱羰秋水仙碱化学辅助去核法(71.9% vs67.0%),但差异不显著(P>0.05)。用不同浓度的TSA处理猪手工核移植重构胚,各浓度处理组随后的发育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浓度为40 nmol/L时效果较好(17.9% vs9.4%)。   3.用13μmo1/L的亮甲酚蓝染色筛选卵母细胞,其阳性组的核成熟率(80.8%)显著高于对照组(72.4%)和阴性组(44.2%)(P<0.05);在孤雌胚的囊胚发育率方面,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32.9% vs10.1%,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32.9% vs25.8%)(P>0.05):显微操作核移植胚胎的囊胚率在阳性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14.1% vs10.6%)(P>0.05),但二者的囊胚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14.1% vs3.45%,10.6% vs3.45%)(P<0.05):手工核移植胚胎的发育率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总之,第四、八和十二代的耳部、肾脏和睾丸成纤维细胞均可作为理想的供体细胞;脱羰秋水仙碱化学辅助去核法和极体定向去核法均为理想的去核方法;不同浓度的TSA对手工核移植胚胎处理24h,并不能显著提高其发育率;用13μmol/L的亮甲酚蓝染色筛选卵母细胞并不能显著提高孤雌胚胎和核移植胚胎的发育率。
其他文献
鸡与鹌鹑属间杂交属于典型的远缘杂交,但其杂交存在生殖不亲和现象,主要表现为性分化阶段胚胎大批死亡,通过以前的研究推测鸡与鹌鹑属间杂交胚胎的早期死亡可能是在其性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