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俄农业合作早于上世纪50年代便已形成,但其合作形式仅包括资源、劳动力和农业科技的交流。随着习总书记于2013年首次将“一带一路”这一概念提出之后,世界上的经济就在发生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适时的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构想,为实现区域间国家的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打造了一条坚不可摧的纽带,把中国和沿线各国紧密的连结在了一起。而在沿线的国家之中,俄罗斯是非常关键的角色之一,加之农业在两国经济中都意义非常,因此中俄两国在农业方面合作的不断优化升级对于“一带一路”构想的贯彻、对于两国的共同发展都意义深远。中俄农业双边贸易的合作既契合了“一带一路”的实施方略,又能够加强中俄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运用“一带一路”的战略优势激发出中俄农业双边贸易发展的新市场,如何将中俄农业双边贸易发展到新的高度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一带一路”为背景,考虑到中俄两国的地理位置相邻、劳动力和土地面积的构成特点以及产品的优势互补性,以比较优势理论、地缘经济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以及与引力模型相关的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其中,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是充分利用两国产品优势的不同来发展农业双边贸易,而地缘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两国在地缘上具备特殊性,地理位置毗邻,从而为农业双边贸易发展带来了便利条件,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则是按照区域不同来生产不同产品,以发挥地区优势。文章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从分析中俄农业双边贸易的规模现状、农业双边贸易的结构现状以及农业双边贸易的产品结构现状入手;再用RCA指数和TⅡ指数的测算来做实证研究,对两国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和贸易结合度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中俄农业贸易有很大的发展价值和潜力,并且贸易强度正在不断增强;再结合贸易引力模型找到影响中俄农业贸易发展的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经过综合分析,本文得出其影响因素包括中俄农业总产值、俄罗斯经济规模、中俄人均收入差异、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中俄贸易成本。最后,对中俄农业双边贸易进一步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文章旨在对“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农业贸易发展的方向做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