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关节疾患之一,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退变、磨损,骨质增生,导致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骨关节炎的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是关节软骨的损伤退变,包括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的改变。在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细胞因子占重要的地位。细胞因子可分为保护性细胞因子和破坏性细胞因子,起保护性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有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e-like growth factor,IGF)等多肽类生长因子,它们可激活软骨细胞合成软骨基质的能力,对软骨的合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可通过复杂信号传导机制,抑制IL-1和TNF-α等破坏性因子对关节软骨的破坏作用。这些细胞因子经常联合作用于软骨,维持关节软骨基质的代谢平衡。在骨关节炎病变软骨中,TGF-β和IGF等保护性细胞因子表达明显降低。关节腔内注射保护性细胞因子可修复病损的关节软骨已经为实验所证实。但由于细胞因子代谢半衰期短,直接关节腔内注射需要费用高,剂量不容易调控。通过基因治疗,将保护性细胞因子TGF-β1和IGF-1等基因转入宿主体内,是治疗骨关节炎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目的 通过建立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进行下列观察: 1.观察单基因、多基因体外转染软骨细胞的效果; 2.观察单基因、多基因体内转染对骨关节炎模型的治疗效果; 3.观察转基因后的软骨细胞移植对骨关节炎模型的治疗效果。 研究方法 1.关节模型的制作:39只新西兰兔,雌雄不限,体重约3k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增龄对照、固定3周、固定5周和固定8周共5组,将固定组新西兰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