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变革,中国的“非虚构写作”经历了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新闻特稿到非虚构文学的演变过程。如今,“非虚构写作”借由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了“内容创业”的初步成功,使业内人士看到了“非虚构写作”的新生机,非虚构写作平台和团队层出不穷。李海鹏领衔魏玲、林珊珊、杜强等著名特稿记者,成立了“非虚构写作”团队----“ONE实验室”。本文将“非虚构写作”置于新媒体环境下,重构“非虚构写作”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定义。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综合文学和叙事学经典理论,从叙事内容和叙述话语两方面,研究“ONE实验室”14篇非虚构作品的叙事策略。叙事学理论中,故事文本分为“故事”和“话语”。从故事本身出发,叙事元素包括内容、人物、语言等,从叙述话语的角度看,叙事元素则包括叙事结构、叙事技巧、叙事声音、叙事视角等。以叙事内容为考察,新媒体环境下“非虚构写作”的题材内容不断拓宽,体现出作者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的不同视野,同时在文本上满足读者的感官和审美需求,注重画面感和影视化表达。就叙事结构而言,“ONE实验室”彻底颠覆了新闻写作范式,将文学性和戏剧化叙事结构贯彻到底,人为把握故事节奏,引导读者的阅读情绪,并在文本中给读者焕然一新的时间和空间体验。叙事声音指叙述者讲故事的情感态度、语气语调、方式方法等一切为了讲故事而所做的行为,作者大胆“介入”故事,将“主观在场”融入文本,突破“非虚拟”障碍,形成了作者与读者之间跨越叙述者的直接交流方式。从叙事视角出发,新媒体环境下的“非虚构写作”,其视角具有多重聚焦性,故事文本升温,读者体验升温。尽管“非虚构写作”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与调整,叙事上显得更加自由、开放,也增加了审美性和艺术性,但其本不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非虚构写作”的核心生命力仍然在于记录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