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自编乡村医务人员职业精神认知、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河北省承德市乡村医务人员对职业精神的认知及态度现况,探讨与乡村医务人员有关的职业精神的要素,尤其是医师宣言中提到的原则与责任,进一步推动乡村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建设。方法:1乡村医务人员职业精神认知、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的编制:首先,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河北省承德市某县的15位乡村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形成初始问卷,然后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及预调查对问卷进行修订完善,并检验其信效度,最终形成乡村医务人员职业精神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问卷。2乡村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现状及人口学特征分析:采用分层抽样法,使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河北省承德市759位乡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独立样本t检验、ANOVA分析、X~2检验等,了解河北省承德市乡村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现状。结果:1编制并形成乡村医务人员职业精神认知、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一般资料问卷;第二部分是乡村医务人员职业精神认知、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包括专业能力(7个条目)、为患者保密(6个条目)、行业自治(7个条目)、和患者保持适当关系(4个条目)、患者利益首位(4个条目)、知情同意(4个条目)6个维度,共32个条目。调查问卷的Cronbach’sɑ系数为0.871,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03~0.905,重测信度值为0.961;调查问卷的S-CVI值均为0.902,各维度的平均CVI值为0.778~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调查问卷提取6个因子,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3.304%,且各条目因子负荷均大于0.4。2乡村医务人员队伍中,男性占66.5%、女性占33.5%;30岁以下的仅占1.7%,50岁以上的高达48.1%;目前学历为大学本科的仅占4.2%,大多数仍集中在中专水平占63.7%,大专水平的占24.8%;85.8%的乡村医务人员只有乡村医生证书;79.7%的乡村医务人员每周工作7天,48.6%的乡村医务人员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年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占15.2%,仅有10.4%的年收入在3.5万元以上,部分医务人员需要靠种地或其他副业来提高自身的收入。3乡村医务人员职业精神总体的认知处于中等水平,总体均分为121.00±8.93,条目均分为3.78±0.28。在专业能力、患者利益首位、为患者保密、行业自治维度上的认知水平较高,条目均分均大于3.5分,分别是(4.21±0.46)(4.17±0.53)(3.80±0.31)(3.66±0.37),在知情同意、和患者保持适当关系维度上的认知水平较低,条目均分分别是(3.30±0.36)(3.31±0.74)。4乡村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在年龄、居住区域、学历水平、资质和每周工作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0岁年龄段的职业精神认知水平得分最高;围场县的得分最高;大学本科学历水平的乡村医务人员的得分高于其他学历水平;助理医师资格的得分最高;每周工作6天的乡村医务人员的得分高于其他工作时间。结论:1本研究编制了具有良好信效度的乡村医务人员职业精神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可靠。2乡村医务人员队伍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年龄老化现象显著,学历水平偏低主要集中在中专水平,职业化程度偏低,工作时间长,收入水平普遍偏低。3乡村医务人员职业精神认知的总体均分为121.00±8.93,条目均分为3.78±0.28,总的职业精神认知处于中等水平。不同人口特征的乡村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存在部分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