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其根本变革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目标是把一系列学习理念渗透于学生的所学学科和学习活动之中。研究性阅读教学正是研究性学习所包涵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和运用。 研究性阅读教学首先是一种广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基础,它体现信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有助于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内涵,获取丰厚的人文资源。进一步讲,作为一种方法、手段和技巧,研究性阅读教学通过对文章信息的检索、筛选、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的获取文章的相关信息,以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不断向前发展。 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探究性。学生对文本意义上的空白点进行创造性填补和确定的过程,正是一种对文本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第二,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提出问题和实施研讨的过程当中,学生具有充分的自主性。第三,开放性。为了便于对某一问题的研讨和解决,学生可以离开自己的位子自由组合。第四,互动性。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使得彼此之间互助、互促、互动,从而达到师生在知识、能力、人格上的共同升华与提高。第五,整合性。表现在对语文学法指导的扩展与提升,对研究性学习思想理念、习惯意识等的注入与融合。 研究性阅读教学可采取以下教学过程:第一,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及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第二,定题或选题。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或暗示之下,学生自行确定研究课题。第三,分工合作研讨。教师应该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对课题所持有的态度意见,将学生分组。第四,表达和交流。目的是共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第五,教师评价小结。教师评价的主要着眼点应在学习过程而非结果上。 研究性阅读教学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科学教学意义,它可以拓宽阅读教学的新思路,形成良好的大语文学习氛围;二是主体发展意义,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