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中酸性染料类违法添加物质的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近年来,非法添加工业染料事件时有发生。酸性工业染料未被列入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属于不可食用合成色素范围。食品中碱性工业染料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各相关检测机构根据碱性工业染料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开展检测监管工作,同时研究出了许多权威可行的检测方法。而酸性工业染料的检测技术在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中还是空白。所以很有必要建立肉制品中多种酸性工业染料的同时测定方法,为此类食品污染物的检测提供预警技术储备,以便能从容应对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本文分别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肉制品中14种酸性染料的分析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建立了可行的前处理方法:对肉制品经90%甲醇水提取后,采用Waters-WAX固相萃取柱净化,5%氨水甲醇洗脱,浓缩并定容后经液相或液质测试。(2)确定了 HPLC-DAD法分析14种酸性染料的方法条件:采用Inertsil ODS-SP分离,以甲醇/乙腈(50/50,v/v)-乙酸铵为流动相体系,通过梯度洗脱,多波长检测,所有目标化合物分离完全,根据色谱峰保留时间和光谱图定性,外标法定量。经方法学验证:14种酸性染料在0.5~20 mg/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4.5~12.0 μg/kg,定量限为15.0~40.0 μg/kg。在40,80,200 μg/kg的三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5.39%~98.36%,日内精密度在0.1%~3.5%,日间精密度在0.4%~4.5%。(3)确定了 UPLC-MS/MS法分析14种酸性染料的方法条件: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C18分离,以乙腈-乙酸铵为流动相体系,负离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性定量分析。14种酸性染料在10~100 μg/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1.5~2.5 μg/kg,定量限为5.0~8.0 lμg/kg。在10,20,50 μg/kg的三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0.33%~97.66%,日内精密度0.3%~4.8%,日间精密度在0.7%~6.5%。(4)用建立的两种分析方法对150份肉制品进行检测,检出率为4%。同时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对阳性样品进行确证,确证率为100%。综上所述,本文建立的HPLC-DAD和UPLC-MS/MS方法灵敏度高和准确性高,适用于分析肉制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酸性染料。
其他文献
提出了“分子标记的遗传编码及其复合原则”,并构造出能够反映各级QTL互作效应的复合标记变量X1,Xn,…,Xk;从理论上证明了各级复合标记变量与所有标记变量X。之间相互独立,并给出了
运用矩阵奇异值分解原理,分析了功率谱估计对探测海洋表面信息和硬目标信号的意义,对接收信号的自相关矩阵进行分解以提高谱估计的分辨率,并将处理后的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功
中国企业在加大"走出去"步伐的同时,应着眼于全球性或区域性的资金管理。因此,加强企业海外工程资金管理是推动企业海外工程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首先分析了海外工程
飞秒激光频率梳的出现为研制新型飞秒激光跟踪仪提供了有利工具。为解决飞秒激光跟踪仪中高精度距离测量的问题,研究了飞秒激光光谱分辨干涉原理,使用钛蓝宝石飞秒激光器搭建
本文围绕水库群调蓄影响下流域水文情势变化开展研究,通过调查获取了流域的地形、土壤、土地利用及水文数据,并使用多源气象数据搭建了基于SWAT模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的径流模拟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通过增加水库模块并且修改水库出流方案,研究了不同方案下流域下游断面的流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为考虑生态目标的水资源调度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SWAT分布式水文
对于存在小间隙的双浮体系统在波浪作用下的共振问题,传统的势流模型由于忽略了流体粘性的影响,往往会严重高估共振现象。鉴于此,论文通过在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中添加
武安县地处福建省西南部,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能资源充足,无霜期长,境内土壤、气候等条件均为全国烤烟种植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全县现有耕地30余万亩,宜烟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具备交往意图,在社交情境中表现出主动性交往行为并能根据社交情境进行合适的反馈,让人际关系处于融洽状态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强弱会影响交往活动的
随着大数据在税收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税务机关获取企业的信息更加全面,企业的经营行为越来越透明化,利用大数据比对分析已经成为税务稽查的重要手段。税务风险已成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