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菌致病缺陷突变体Ly-130的获得及标记基因MgPRG1功能的初步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Magnaporthe grisea.研究致病相关基因、深入了解致病分子机理对于防治稻瘟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农杆菌介导的ATMT转化技术成功获得一个致病缺陷突变体Ly-130,从中鉴定了T-DNA插入标记的基因MgPRG1,进而通过互补验证对MgPRG1的生物学功能做了初步分析并对该基因进行了表达及定位分析。致病缺陷突变体Ly-130的获得T-DNA插入突变是鉴定植物病原真菌致病相关基因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ATMT)筛选出一个对大麦和水稻都完全失去致病性的稻瘟病菌突变体Ly-130。Ly-130产孢显著下降,在正常的疏水表面不能形成附着胞,菌落生长速率明显减慢,菌落颜色比野生型Guy11菌株的浅,有性生殖不能形成子囊壳。MgPRG1基因的分离采用hiTAIL-PCR的方法,扩增了T-DNA右边界的852bp基因组DNA序列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测序和BLAST分析结果显示,外源T-DNA插入了稻瘟病菌的MGG14008.5基因内,该基因位于第v染色体上,由1617个碱基组成,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T-DNA插入位点位于第三个外显子内距基因起始密码子1111bp处。该基因编码466个氨基酸,在NCBI上BLAST搜索未得到高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与脉胞菌(Neurosporacrassa)的XP963944.1序列、柄孢霉(Podospora anserina)的XP001912592.1序列和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的XP001220992.1序列分别有48.25%、43.85%和33.25%的相似性.这些序列都未有相关功能报道和研究.因此,我们将该基因命名为MgPRG1(代表Magnaporthe grisea Pathogenicity-related gene 1)。Ly-130突变体的表型互补为了验证突变体Ly-130的性状改变是由T-DNA插入MgPRG1引起的,我们构建了融合MgPRG1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互补载体pPRG1-GFP,对Ly-130进行了互补转化,获得互补转化子58个.选取转化子Ly-130-R进行表型互补分析,结果显示Ly-130的所有表型均得到恢复。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Ly-130-R的菌丝、孢子和附着胞内都观察到了GFP绿色荧光,而且荧光随着附着胞的发育明显增强,表明MgPRG1基因在菌丝、孢子和附着胞内均有表达,而且伴随附着胞的发育表达量明显增加。
其他文献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中一种高度保守并普遍存在的物质循环利用过程,对于维持细胞内稳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自噬与病毒的互作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
本试验采用SSR、PSM两种标记法对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系)中 Pi-15(t)、Pi-36(t)、Pi-GD-3(t)、Pi-z和Pi-37(t)5个抗瘟基因进行了检测分析,从而深入了解黑龙江省水稻品种资源
本文对水稻品种(材料)进行了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水稻品种资源抗白背飞虱的核心种质;研究了水稻品种(材料)抗白背飞虱的机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并确定了水稻品种(材料)中同抗白背飞虱有关的主要抗原次生化合物。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国际水稻遗传评价试验网的520份水稻品种(材料)中抗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材料)118份,其中2份表现高抗,
黄瓜霜霉病,番茄早疫病和番茄叶霉病都是蔬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随着黄瓜和番茄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设施栽培的推广应用,这三种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因此,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番
本文以植物为研究材料,测定了它们对滑刃目松材线虫、垫刃目南方根结线虫、水稻潜根线虫离体活性和毒力,并对活性较高的植物粗粉进行了室外盆栽防效试验。从安全性、经济性、提取物的稳定性等角度考虑,确定乙醇是茶籽等供试植物提取的较好溶剂。应用超声波法,茶籽粗提物的提取率为4.47%,为褐色固体浸膏。比较松材线虫在胶孢炭疽菌、轮斑盘多毛孢菌、灰葡萄孢菌三种真菌上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在轮斑盘多毛孢菌上
本文从饵剂筛选、白蚁分类及其在检疫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对进口木材携带的白蚁进行了研究。利用“Y”型嗅觉仪及触角电位技术(EAG)筛选饵剂:研究了白蚁对甘蔗粉、松花粉、香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