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干扰源识别的资源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fei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以资源开采为支柱产业,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对环境破坏能力较强,在进一步发展中急需考虑环境与经济、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土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载体、环境质量调节基础,在三者协调发展过程中需要精确管理、合理分配。为实现利用合理的土地面积发挥较大的生态效益,引入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理念。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是城市内外生态用地的有机连接而形成的网络,能够为城市提供多项生态功能,能有效平衡经济发展用地与生态用地的需求矛盾。为了实现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在资源型城市中的稳定性与高效性,需要提取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对其带来的干扰效应并进行优化,增强网络稳定性。在研究中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从优化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目的出发,采用TIN网络分析的方法提取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干扰源,进一步提出合理配置、改善绿色基础设施现有布局的优化策略,从而实现武安市生态效益的长效、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可以获得以下结论:(1)武安市现有绿色基础设施具有较丰富的生态功能及较高的生态价值,经市场价值核算可提供近38亿元的生态价值。(2)1987-2016年期间武安市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效益及网络稳定性处于下降阶段。其中生态效益处于不断减少状态,降低幅度高达原生态效益价值的15%;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出现破碎化,且破碎化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和矿山等地区。(3)建设用地的扩张是干扰武安市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效益及网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且干扰效应自中心城区、重要城镇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网络干扰源及干扰效应分析,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要素及干扰源两个方向出发,共同对武安市现有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进行优化。提出了以下优化策略:(1)对不同敏感区的核心斑块制定不同大小的斑块保护优先级别,从敏感程度高至敏感程度低地区分别重点保护小核心、中核心和大核心。(2)优先保护敏感程度较低区域的连接廊道,从敏感程度较低的区域维护和构建新廊道对各个核心斑块进行有效连接。(3)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应着重考虑生态价值缺失和网络稳定性影响程度,因地制宜划定不同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在分析原版英文医学期刊和国内医学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基础上,结合编辑医学期刊英文摘要的实践,对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格式、内容,以及每个部分的常用时态、语态以及句型进行
中华文明探源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后,又一多学科相结合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该文介绍了GIS与VR技术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应用需求,围绕遗址、遗迹、遗物建立了时空数据模型;以
<正>碰撞问题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尤其在不明确何种类型的碰撞时,要分析碰撞有关可能值的范围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本文介绍3种方法有助于判定碰撞可能值的范围
超过95%的日本农户仅在每年的5-12月生产草莓。尽管目前可实现草莓的周年生产,但由于塑料温室的温度管理比较困难,草莓产量较低。另外,周年生产草莓中夏季和冬季的温度控制,
<正>我院于2012年5月29日收治1名因"腰痛伴双下肢酸痛、麻木、乏力7年余"的老年女性患者,入院初诊为"脊柱侧弯及骨质疏松症",给予系统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