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以资源开采为支柱产业,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对环境破坏能力较强,在进一步发展中急需考虑环境与经济、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土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载体、环境质量调节基础,在三者协调发展过程中需要精确管理、合理分配。为实现利用合理的土地面积发挥较大的生态效益,引入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理念。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是城市内外生态用地的有机连接而形成的网络,能够为城市提供多项生态功能,能有效平衡经济发展用地与生态用地的需求矛盾。为了实现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在资源型城市中的稳定性与高效性,需要提取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对其带来的干扰效应并进行优化,增强网络稳定性。在研究中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从优化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目的出发,采用TIN网络分析的方法提取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干扰源,进一步提出合理配置、改善绿色基础设施现有布局的优化策略,从而实现武安市生态效益的长效、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可以获得以下结论:(1)武安市现有绿色基础设施具有较丰富的生态功能及较高的生态价值,经市场价值核算可提供近38亿元的生态价值。(2)1987-2016年期间武安市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效益及网络稳定性处于下降阶段。其中生态效益处于不断减少状态,降低幅度高达原生态效益价值的15%;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出现破碎化,且破碎化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和矿山等地区。(3)建设用地的扩张是干扰武安市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效益及网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且干扰效应自中心城区、重要城镇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网络干扰源及干扰效应分析,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要素及干扰源两个方向出发,共同对武安市现有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进行优化。提出了以下优化策略:(1)对不同敏感区的核心斑块制定不同大小的斑块保护优先级别,从敏感程度高至敏感程度低地区分别重点保护小核心、中核心和大核心。(2)优先保护敏感程度较低区域的连接廊道,从敏感程度较低的区域维护和构建新廊道对各个核心斑块进行有效连接。(3)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应着重考虑生态价值缺失和网络稳定性影响程度,因地制宜划定不同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