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的不确定性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ma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奈达指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中国翻译界形成了“言必称奈达的局面”。确定的意义在当时盛行的结构主义翻译观里占统治地位。德里达是西方解构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解构主义理论颠覆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思想、文化体系,将翻译研究从盲目的忠实中解放出来,在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反响。本文从翻译中的意义循环流变问题出发,结合解构主义,语言学观点、文化学和翻译理论,对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及其翻译的不确定性进行深入研究,从深层次揭示产生语言意义不确定性和两种语言转换的翻译不等值的深层次本质和原因,为文本的多样性解读提供理论依据。切入角度微观上研究语言意义不确定性在言语中的主要表现(语言模糊性和语言结构的歧义性);宏观上研究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同一文学作品的不同角度的解读加以说明(如《声声慢》和《红楼梦》等);本论文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两个层面来阐述翻译的不确定性。这篇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引言首先提出语言使用者在一定场合使用它却可以表达与其所指意义完全不同的能指,这种能指与所指不断地延异而生成的各种不同意义导致了翻译的不确定性。本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研究意义。并简要指出了论文的中心论点。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哲学家、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翻译观,揭示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对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及其翻译的学术价值。第三章深刻探析了翻译不确定性的体现方式和深层因素,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着不稳定的延异关系从而证明意义的不确定性。“延异”导致语言的开放性和意义的不确定性,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赋予作品无限的生命力,译者与读者的不同解读导致翻译的差异性,同一文本文化语境的不同生成不同的文本意义。第四章重点从词语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句子结构的歧义性、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翻译中的表现等方面用具体实例对比研究来论证翻译的不确定性问题,论述怎样翻译才能更好地解决翻译的不确定性问题的最佳翻译策略。第五章是对本文的总结,德里达的翻译不确定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从深层次揭示语言不确定性的原因和语言意义的本质,原文的意义通过多元的、动态的翻译标准不断延异,译者根据根据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积极发挥自己的解构近真的创造性,但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主体性的发挥并不等于放弃忠实,而要受到原文、原语及目的语语言规范等制约因素的限制。通过正确地理解了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译者就应在充分发挥主体性因素的同时把握创造性叛逆的限度,恰当地运用创造性叛逆使译文增值,使译文符合作者的意旨,符合原作的风格,以便在最大范围内做好文学作品翻译并取得文学与价值的双好效应,为文本的多样性解读和中国文学名著的更佳重译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再现经典名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其他文献
本篇论文主要尝试运用原则参数理论对汉语被动句的语法化过程进行分析和考察。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法化现象的考察,几乎毫无例外地采用了语义学和类型学的视点,很少有运用普遍
本文以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环境和规律的识别为基础,从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角度分析中国文化贸易所面临的优劣势、机遇及挑战。借鉴各国文化产业和贸易发展的经验,提出政府
近年来,内蒙古农牧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村牧区各项社会事业也在迅猛发展。但应该看到另一个事实是,长期以来,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始终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外
简政放权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责的重要目标。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效果上看,通过分批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形成了
期刊
动结式结构是汉语中颇具特点的一种结构,其表现形式比较简洁,内部组合方式和语义关系却复杂多样,是汉语句法的灵活性的一种重要表现。也因为如此,动结式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逐渐向着“长、大、深、群”方向发展,隧道的稳定性日益成为设计和施工的首要问题,但由于地下工程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现有的隧道围岩破坏机理研究尚不成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着重分析了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在”(sein)。这个古老哲学概念就其含义来说,尽管很玄虚,且极不确定,乍读起来,大有令人不着边际的神秘感(因为
现如今,艺术创作几乎可以打破一切条条框框,艺术创作的自由已得到了极大的肯定,各种媒介或方式都可以生成作品,这些变革孕育于现代艺术时期,虽然在当代的我们可以随意使用这些认识上的成果,但不一定能吸收为自我成长的养料。反而很容易将这种“成果”吸纳为新的教条。如石涛说:“古人之须眉不能长于我之面目”。同样的,将生长于另一文化语境下的事物搬运过来的同时,其原生土壤的文化符号会喧宾夺主。而问题的本质则被模糊乃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同声传译逐渐成为最流行的一种翻译方式。为了弥补同声传译员的人才缺口,各大院校都在筹划建设同声传译实验室以培养更多的同声传译人才。本文
企业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由于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超大城市z市Y区企业外迁不断增多。企业外迁意味着迁出地区税源的流失,影响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地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