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阈值和优化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植被恢复在遏制土地退化、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以及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成功。在世界范围内,大量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在规划或者实施雄心勃勃的植被恢复工程,比如在巴西进行的热带雨林恢复工程以及在非洲中部的大规模造林计划。但是,如何结合当地的水文气候条件确定植被恢复的安全阈值以保障工程的可持续性的问题却研究较少,这为植被恢复工程的规划和实施带来了挑战。作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关键的生态屏障,西北农牧交错带在遏制荒漠化、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过去的几十年,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改善退化的生态环境,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使得中国西北农牧交错带的植被大面积恢复和扩张。然而,恢复和新种植的植被对水的需求尤其令人关注。该地区的大规模植被恢复计划可能加剧生态系统和人类对水的需求冲突。因此,平衡生态系统耗水需求和人类用水对于促进该地区可持续植被恢复和保障社会经济系统的用水需求至关重要。但是该地区下垫面和地表水热过程具有较高的时空变异性,且缺乏高密度、长期的观测数据,使得在植被恢复工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区域生态系统耗水量的变化难以准确估算,如何确定该区域植被恢复的安全阈值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通过明确区域特征对实际蒸散发过程机理的影响,开发了适用该地区的地表实际蒸散发模型Revised Budyko Framework(RBF),分析区域尺度实际蒸散发的变化规律;量化不同影响因子特别是植被条件变化对区域实际蒸散发的变化的贡献;同时综合考虑区域植被恢复工程实施和区域植被耗水量的变化,基于RBF模型以及区域长期气候条件,搭建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的植被恢复优化框架,首次提出中国西北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的最优方案。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首先,在研究区利用站点实测数据验证对比了三种不同复杂程度模型对实际蒸散发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高复杂程度的WRF-CLM4.0模型(r=0.89,RMSE=0.66 mm/d,NSE=0.90)以及简单的CR模型(r=0.91,RMSE=0.85 mm/d,NSE=0.85)在实际蒸散发的模拟中相对于中等复杂程度的WRF-Noah模型(r=0.82,RMSE=0.94 mm/d,NSE=0.81)表现更好,在研究区实际蒸散发模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然后,通过对比不同模型在实际蒸散发过程的模型机理和模型的结构,我们发现,在中国西北农牧交错带地区:1.土壤水分是影响该地区实际蒸散发模拟的主要因素,模型机理中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权重的考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模型对实际蒸散发量的模拟,2.在中国西北农牧交错带,模型结构中的复杂性往往不能转化为模型更高的模拟性能和准确性,这启发我们,在该地区进行实际蒸散发模型的选择或者构建时,简约的模型结构可能会更具竞争力。(2)本研究开发了一个简约的RBF模型来模拟和归因分析研究区实际蒸散发的变异性。该模型主要基于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Budyko假设,本研究将植被指数NDVI引入其中,拓展了该假设在年内尺度的应用以及对植被变化影响的考虑,同时引入包含降水以及地表土壤储水量的水分供应的概念,这使得该模型实现了在高时空分辨率下的应用。而且,改进后的模型框架旨在实现模型的简约,并减少观测数据缺乏区域的数据需求。在干旱半干旱区不同的环境和植被条件下利用站点实测数据对RBF的模拟结果进行评估,该模型均表现出较好的模拟性能(在西北农牧交错带:R~2=0.96,NSE=0.95;在青藏高原地区,模拟结果的R~2=0.91,NSE=0.90;在沙漠灌溉玉米地区,模型模拟结果R~2=0.78,NSE=0.78),而且,在研究区的模拟中与FAO作物系数模型和CR模型相比,RBF的模拟结果均优于前两个模型。该模型框架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时空精度的方法来量化气候、地表土壤水储量和植被条件对实际蒸散发变异性的贡献,特别是在数据稀缺的干旱半干旱的地区。(3)基于新开发的RBF模型,以长期气候条件为基础,以区域植被最大耗水量(蒸散发)为限制因素,结合区域居民,工业和畜牧用水的时间变化规律,构建出优化区域植被恢复的框架,提出了最优的中国西北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的阈值以及最优的恢复策略。该阈值为最大植被耗水系数所允许的NDVI值,代表了中国西北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潜力的上限。最优的植被恢复策略为每年植被恢复强度,即区域NDVI值每年的增长速度的可行的区间。通过该框架的计算以及新阶段国家植被恢复工程政策《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分析,可以得到当地植被恢复的最大阈值为0.31,可行的恢复强度为0.0021~0.0036,即每年植被扩张0.82%~1.27%。对于最优的植被恢复策略,我们通过可行的植被恢复强度,基于过去区域植被恢复的经验给出了合理的参考:在新阶段规划植被恢复的速度(在恢复面积或者种植密度上)时,应该是过去的20年平均恢复进度的1/3到3/5,是过去10年恢复进度的1/2到4/5。
其他文献
学位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甘肃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正在全面展开,黄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出台,规划到2025年,全省初步构建具有鲜明甘肃特色、黄河特点的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体系。结合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甘肃省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背景,聚焦黄河流域甘肃段物质文化遗产,从价值识别的角度自上而下地梳理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归纳文化遗产内涵,探寻基于文化遗产内涵认知的黄河流
学位
报纸
<正>城商行作为我国银行业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近年来,中国经济转入“新常态”,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内蒙古区域城商行面临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数字化转型困难、内部人才流失、人均产能提升缓慢等诸多压力与挑战,大力发展对公业务、打造特色品牌、强化内部管理、推动数字化转型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蒙商银行包头分行为
期刊
黑河地处中俄边境,拥有丰富的俄语语言服务资源及服务发展优势,但俄语语言服务市场不健全,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黑河自贸片区目前俄语语言服务市场优劣共存,需要提升俄语语言服务能力,适应黑龙江自贸区特色的需求,构建自贸区背景下的俄语语言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要素波动大,生产力不高,生态系统敏感、脆弱。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同时也是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屏障带,在遏制荒漠土地扩展、削弱沙尘灾害天气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中,存在土地利用变化情景设计不统一、关键生态服务评估时缺乏综合权衡、预测时段较短等问题。本文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基于2000-2020年ESA-
学位
在图像处理领域中,图像分割和图像增强算是图像处理流程的第一步,它们为后续更深层次的图像处理识别打下了基础,然而传统图像分割中阈值的选取是一大问题,选取时间久、准确率低,导致图像分割效果差,另一方面传统图像增强方法效率低、抗干扰能力弱,会出现较暗区域增强效果差、较亮区域过度增强以及图像模糊不清的情况,因此,本文考虑将群体智能优化算法引入,提出了改进麻雀搜索算法和改进人工蜂群算法,来提高图像分割和图像
学位
本文以商文化都邑性遗址出土的舌振式铜铃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铃的器型、出土背景、功能、性质及使用主体进行讨论。铜铃少见于早商和中商时期,殷墟二期后开始大规模出现于殷墟及商王朝势力辐射区内的众多大型遗址。晚商铜铃的使用者多为全部或部分参与军事活动的男性贵族及平民,虽然部分殉犬与殉马也是铜铃的使用主体,但反映的是所有者的社会等级与职能。铜铃在晚商军事系统中的广泛使用及其器用制度的普遍推广,证明了以商王为中
期刊
人类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探索从未停止,脑科学和脑认知被许多国家视为人类科学领域“皇冠上的明珠”。继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后,我国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推出脑科学研究计划,明确提出发展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随着类脑计算研究的推进,使用计算机或专用硬件执行大规模脑仿真,模拟神经信号在神经元内部的产生以及其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这为人类研究生物脑运作机理提供一种有效手段。然而对生物脑抽象建模得到仿生脑
学位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已经成为绘制和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的有力工具。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纵观人类发展史,人们所获取的福祉离不开他们周围的生态系统服务。然而,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正受到全球变化日益增长的压力,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从不同的时空尺度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的供应。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施科学的管理策略以实现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应是人类社会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