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是造成奶牛养殖业严重经济损失的疾病之一,同时危害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其主要病原之一。防治上由于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和蔓延,疫苗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手段。黏附素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是一类识别并特异性结合细胞和组织特殊结构及相关蛋白,荚膜多糖是细菌在宿主及环境生存的重要表面结构,与载体蛋白结合可转变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纤黏蛋白(FnBP)和纤黏蛋白原凝集素A(ClfA)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ClfA的黏附作用位于其蛋白的A区域(221~550aa)内,5型荚膜多糖是临床分离的主要血清型。本研究以ClfAA、FnBPA及CP5为研究对象,旨在开展金黄色葡萄球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目的: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亚单位疫苗的构建方法:采用PCR技术对引起奶牛乳腺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SHZ1的ClfAA和FnBPA基因进行扩增,利用载体pMD19-T分别构建克隆质粒,再运用酶切技术成功构建双基因表达质粒pET-32a(+)-ClfAA-FnBPA。用不同浓度的IPTG进行4h诱导,过Ni柱使蛋白得到进一步纯化;荚膜多糖提取时采用高压破碎菌体,释放荚膜多糖,乙醇浓缩后选用加酶法去除蛋白质和核酸等杂质,利用NaIO4去除磷壁酸,采用100KDa和30KDa两种规格的超滤管进行2次超滤,将得到的30KDa-100KDa大小的超滤液经DEAE Sephacel进行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的精制荚膜多糖;采用间桥法将融合蛋白ClfAA-FnBPA和荚膜多糖CP5进行偶联,偶联物免疫小鼠后,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并进行小鼠攻毒实验,对偶联物免疫效力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的IPTG经4h诱导后,离心上清液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得到了高效表达,大小为100kDa左右,在上清中以可溶形式存在,表达量随IPTG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经Western-blotting检测,蛋白显示良好的抗原性。重组蛋白过Ni柱,SDS-PAGE结果显示,蛋白得到进一步纯化。CP5提纯后,利用苯酚-硫酸法对其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得到纯化荚膜多糖348.64mg,纯度为65.46%,净产量为6.34mg/L。利用核酸蛋白仪对精制多糖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核酸含量为0.1128mg/mL,蛋白质含量为0.0149mg/mL,可见提取物中大部分的核酸及蛋白质物质已被除去,5型荚膜多糖被成功提取。用不同剂量的CP5免疫小鼠,间接ELISA结果显示,纯CP5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应答,不能产生特异性抗体。ClfAA-FnBPA和CP5偶联后,偶联物经200~400nm波长紫外光扫描,其最高吸收峰介于纯荚膜多糖和融合蛋白最高吸收峰之间,初步证明偶联成功。通过对偶联物中多糖及蛋白含量的测定,得出当蛋白与多糖以1:1质量比混合时,偶联物的偶联率为1.01,当二者以1:2质量比混合时,偶联率为0.69。血清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偶联物产生的抗体时间最早,效价最高。攻毒实验中,偶联物表现出最强的保护力,达到90%。结论:本研究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相关因子的尝试,具有相对高的免疫原性,对试验动物具有相对好的保护性,为今后开展金黄色葡萄球菌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使疫苗防治奶牛乳房炎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