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0多年来,恐龙一直是古生物学界和全人类最有兴趣的话题之一。恐龙是在距今2.3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出现,经历了侏罗纪、白垩纪漫长的岁月,在白垩纪末期(6500万年前)灭绝。我国恐龙化石埋藏丰富,分布范围广,保存性好,代表性强,并且从侏罗纪早期到恐龙灭绝的各个地质时期我国都有其代表恐龙动物群的发现,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恐龙大国之一。我国除了台湾和福建省外,其他各地区都有恐龙化石产出,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恐龙化石遗迹资源,建立地质公园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公园一般建立在恐龙化石出露点多、化石代表性强,沉积地层剖面连续、完整、特色鲜明的地区。2000年国土资源部首批评审通过四川自贡国家恐龙地质公园,截止目前,我国已建立16个恐龙类地质公园,分布于12个省(自治区),其中包括2家世界级、6家国家级和8家省(自治区)级恐龙地质公园。如此宝贵的恐龙化石遗迹资源具有明显的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剖面观察,并且依据恐龙在我国区域演化的特征,讨论了我国恐龙地质公园范围内的恐龙化石遗迹资源的特征。本文把恐龙区域演化划分为2个研究区:西部(西南部)地区和东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西部(西南部)地区是侏罗纪恐龙主要集中分布区,是我国早期恐龙发展演化的典型代表区域;而东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是白垩纪恐龙主要分布区。该部分内容主要以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云南禄丰国家恐龙地质公园、辽宁朝阳古生物国家地质公园、阿拉善地质公园和二连浩特恐龙地质公园为例论述了2个研究区恐龙生存的古地理环境、时代特征、代表恐龙动物群的组成与特征和含化石层位的特征,并且综合介绍了东西部恐龙地质公园内化石资源的特征。我国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多样的化石种类、完好的保存状态不仅为我国中生代古生物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而且对教育和科普、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