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IPO发行制度演进及未来发展之探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i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A股市场自1990年正式启动以来,已经走过整整23个年头。目前,A股已发展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资本市场。  然而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过程中,IPO问题却始终是困扰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顽疾。虽然IPO制度历经数次修改,但是新股IPO在发行过程、定价制度以及上市首日股价波动较大等缺陷却始终成为投资者所诟病的焦点。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IPO发行制度关注的焦点主要聚集在新股首日抑价过高的问题上,但是从二级市场投资的角度来看,国内上市的新股又多数呈现上市首日爆炒,此后数年业绩变脸逐级下跌的过程,如果只是简单的从上市首日涨幅过大从而推出一级市场发行价格过低的结论,未免有失偏颇,因此本文将试图从多角度对中国IPO的制度设计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本文作者在回顾A股IPO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指出,现阶段A股IPO的主要问题在于:  ①监管层在定价环节的行政干预过多,对“市场化”认识不足。  ②网下询价机构以严重的短期投机心理对待新股定价。  ③发行审核环节过于注重实质性判断,对信息披露真实性不够重视。  ④国内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存在结构缺陷,致使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  ⑤集体诉讼和退市制度尚不完善,缺乏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机制。  为了加快A股IPO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型,本文作者建议通过如下措施对现阶段IPO政策进行改造,为注册制IPO改革的成功推进奠定基础:  ①立即停止监管层对IPO定价和交易环节的行政干预倾向,杜绝“窗口指导”。  ②淡化IPO实质性审核要求,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工作,对违反信息披露要求的发行人及证券中介机构予以严厉惩处。  ③通过增加网下配售机构锁定期和停止“老股转让”来遏制询价机构、承销商和发行人的投机心理,增加三方博弈。  ④配售机制重新向中小投资者倾斜。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我们相信随着监管部门和市场各方对注册制理解的逐步深化,A股IPO发行终将向更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在现有核准制阶段,笔者认为坚持市场化发行、强化发行人、承销商的信息披露责任和增强发行人、承销商、询价机构的三方博弈是加快推进IPO注册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其他文献
本研究课题以电子行业上市公司 ARM为例,研究股权估值方法的行业适用性。阐述如何选取合理的估值方法,以及对估值模型和假设进行优化的方法。  传统的股权估值方法分为绝对
摘 要:文章力图通过融媒体时代我国美育发展的现状研究,对美育呈现出的发展特质进行观察与分析,思考与探索未来美育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美育;融合创新  5G时代,万物互融。人们通过电视、电影、报刊书籍、网络以及移动传媒等不同媒介实现信息共享,跨越以往知识获取渠道,打破不同媒介形态界限,刷新固有思维模式,创新艺术输出形式,这些变化深刻影响到人们对艺术美的感知与体验。  一、融媒体时代美育的现
从行政监管到市场开放,在经历了无数变革后的中国金融行业正在迈向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推动这个时代发展的动力,不仅来自于科技力量的进步,更来自与互联网思维对传统金融思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