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弋舟小说的救赎意识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70后”作家的弋舟,其作品有着独特的“弋舟式”特色:智性、虚无、憔悴、叹息、深情、自罪,“既带有某种完美主义者的悲凉,也带有某种先锋者的慨然从容”。在对人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上,弋舟通过极具画面感与穿透性的文字渐次捕捉到笼罩着那一代人的、普遍存在着的精神囚笼,娓娓道来的不经意间拂过他们精神敏感的至高点,以切中要害的精神解剖完成对各种小人物的个人救赎。救赎,即一种解脱,一种个人意志的自由释放。弋舟以此来反思中国社会的变迁,并深刻触及当代人灵魂深处的残缺和痼疾,揭示出精神的枷锁比物质的枷锁更需要拯救,对当代人的自我审视和社会审视具有反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弋舟生平及其创作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作品蕴涵的救赎意识。第一部分主要在七〇年代的社会背景下探索“70后”作家文学创作的集体共性,并结合弋舟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生命体验,探寻其“救赎意识”形成的文化语境。第二部分通过文本细读分条缕析弋舟笔下小人物灵魂深处罪恶的源头(人性欲望、孤独情愫、时代疾病),以及四类小人物(知识分子、底层平民、青少年、女性)为代表的人本生存困境的具体呈现。弋舟以冷峻的笔触戳破看似平静的社会表象,展现出社会生活中小人物潜意识下的本来面目,深刻地表现了人与社会的冲突。第三部分将着眼点主要放在探索实现救赎的可能性这一层次上,肯定人的精神价值,并结合弋舟拯救人类灵魂三种途径,即爱、死亡、自省精神,论述救赎的意义。第四部分探索弋舟小说的独特艺术审美,主要通过小说叙事的语言技巧、呈现方式、行文组织表现出来,兼论弋舟小说的独特性。结语部分主要论述弋舟小说救赎意识对当代的警醒意义,及其文学创作困境。作品的自我重复成为弋舟最大的困境,而解决其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是文学创新进行跨越的关键。
其他文献
详细介绍了巴西Anatel认证RF测试部分对于蓝牙和Wi-Fi 802.11b+g产品的要求和测试方法,并对于各个测试项目在实际测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解析,最后分析了相关通用国际标准
<正>2014年7月,美国批准实施了最新标准ANSI/ESD S20.20,新标准增加了控制CDM/MM的量化指标要求,增加了人体静电电压测试要求以及绝缘体静电电场控制的要求等等,比2007版标准
针对山东莘县某化肥有限公司的一个储量为20m3的液氨储罐向一储量为18.2m3的液氨槽车充装液氨时,由于车载金属软管发生爆裂,引起液氨泄漏的一起事故,用液体经小孔泄漏的源模
口传文学在藏族民间文学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热贡“萨读”等口传文学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意识形态、民风民俗、人生观、价值观等。因此,藏族口传文学
目的 探析不同评分系统对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预测差异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随机将其
20世纪90年代,随着文化批评的一统天下,文学批评越来越趋向关注文学外在的语境,关注文学中社会历史文化等宏观层面,而执着于“文学要素”的审美批评逐渐淡出,90年代的媒体批
话剧剧本《追梦》讲述了一个被诊断患有绝症的大学生赵杰,不甘心向命运低头,为了追逐自己梦想,放弃了保研的机会,带领团队艰苦创业的故事。剧本通过设置较为丰富曲折的情节、
爱情永远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多元化的价值观,关于物质、成功、自我调整等等的主题也常常困扰着许多人。而如今,大学生们毕业时面对就业、爱情、社会、家
结合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研究,采用Hp35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不同组分中Cu、Zn、Mn、Pd、Ni、Cd的含量,探讨了重金属元素Cu、Zn、Mn、Pb、Ni、
通过单一混凝剂的筛选与混凝剂间的复合方法,配制了FeSO4MgSO4Ca(OH)2PAM复合混凝剂。采用该混凝剂对CODCr值为288.3mg/L、色度为25000倍的模拟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进行试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