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发展需求和国家政策鼓励下,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快速增长。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对职业教育投入过少,经费不足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进行多元化融资成为职业学校的必然选择。近几年,职业学校在市场化融资实践中已基本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格局。但是整体来看,职业学校普遍面临非财政经费筹资的困境,融资方式仍旧比较传统,融资结构也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因此,探索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融资模式,对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继而对社会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了职业教育进行多元化融资的理论依据:用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加大职业教育进行投资规模的重要意义;用公共产品理论解释了教育的产品属性,奠定了职业教育经费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理论依据;用教育成本分担理论阐述了职业教育合理的融资结构。同时,本文也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市场化融资方式,为职业教育筹措非财政性经费较完整地介绍了可选择的融资工具。
在研究理论依据和融资工具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职业教育融资结构不合理、市场化融资方式比较单一等主要问题,分析借鉴德国、美国、英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典型的融资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提出职业学校应主动适应市场机制,积极开拓非财政性教育经费融资渠道的观点,进而提出融资租赁、BOT项目融资等融资建议,在改革学费收取办法、增加银行贷款担保信誉等方面,本文也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