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仁”辨及其管理学价值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cod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仁是孔子学说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也是一个界定很模糊的范畴,仁字在《论语》中出现百余次,但孔子在每次说到仁的时候,给出的解释都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对仁在孔子以前历史上的使用情况加以梳理,并对《论语》中关于仁的论述进行分析,认为一句话可以解释仁,即“仁者,人也”。仁是人的本质规定,是人所以为人者。一方面作为人修行的目标,它代表为人之道的极致——完美人格。另一方面,“仁”又是人修行的途径和方法,它只是日常的为人之道。要做到仁,就要精修孔门修身之学,生活中厉行孝悌、忠恕、爱人、循礼、守信等行为规则,提高自己道德修养;同时学习各种技艺,并学诗学文,使自己文质并进,逐步向仁的理想人格前进。仁对于人的各种规定不仅可用来修身,而且可以用于管理。管理是管人,“仁者,人也”,仁要解决的也是人的问题。孔子仁学的管理学价值首先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性论的视角,它从普遍意义上揭示了人的本质,肯定了人的价值,强调了人的独立人格,张扬了人的社会意义。其次,为我们树立了一种管理理念,主要包括:修己为先、以德为重、讲究诚信、力行恕道、选贤任能、以人为本这几个准则。
其他文献
大部分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某些数学题目做了又做,结果还是做错了。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他们做错的题大部分为数学中的“易错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解答他们易错的
期刊
3~7岁宝宝的家长常常为教育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无策,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说服还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孩子全然不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该换一种教育方式了?  如果经常对做错事的孩子高声斥责,不仅收不到效果,反而对孩子的性格成长、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心理学家对表达哪些事情该用怎样的声调进行了研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这是因为:  1.低声调可
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孩子一旦犯了错误,无论在哪里,父母马上就教育,不论是当着他老师的面也好,同学的面也好,亲友的面也好,其他陌生人的面也好。其实,这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它不仅是对孩子身体和心理的伤害,更是尊严的羞辱与剥夺,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结果,有的甚至会危及孩子的生命。   有个孩子上课时间逃学上网吧,导致期中考试成绩退步很大,班主任老师把他的父亲请到学校,父亲听了老师的批评以后
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中,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是一个享有很高声誉的作家,他的众多作品都受到专家与读者的称道。其长篇小说《五号屠场》出版后就受到广泛关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