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酮在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吸收、转运规律及特性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唑酮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内吸性广谱杀菌剂,施药方式以喷雾和拌种为主,残留的三唑酮易被作物吸收富集,对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本文通过水培实验探究了三唑酮在主要施用作物小麦中的吸收、转运和富集特点,研究了其吸收途径和亚细胞水平的分布。同时研究了5种常见作物对三唑酮的吸收、转运和富集特征,分析了影响作物根系吸收三唑酮的关键控制因素,并测定了其在不同地区土壤中的吸附及小麦吸收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三唑酮被小麦根部吸收后,可由茎部转运至叶部,并主要积累在叶部。根部在72 h后达到吸收平衡,但叶部对三唑酮的富集积累随时间不断升高。三唑酮在小麦植株体内从茎到叶的转运比从根到茎的转运更容易。2.三唑酮主要经由质外体途径进入小麦根部,吸收后主要分布在根、茎细胞的可溶性组分中,不易被固相组分保留,因而易向上转运到叶部,而叶部细胞的固相组分能不断地从细胞可溶性组分中富集三唑酮,导致叶部对三唑酮的富集能力更强。3.三唑酮在黄瓜、番茄、小麦、辣椒和玉米植株中均可以从根转运到茎再到叶,从根到茎的转运难于从茎到叶的转运,且三唑酮在不同作物中的LCF均远大于其RCF,表明叶部是三唑酮的主要积累部位。不同作物对三唑酮的吸收、富集能力高低依次为黄瓜>辣椒>番茄>玉米>小麦。作物的蒸腾率和根比表面积分别是影响三唑酮根部吸富集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均成显著正相关。根部蛋白含量对三唑酮的吸收、富集无显著影响。4.5个地区土壤对三唑酮吸附能力为无锡<金华<萧山<海伦<富阳,三唑酮在无锡土壤中表现为难吸附,在海伦、富阳、萧山和金华土壤中为较难吸附。Freundlich吸附系数(Kfads)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有机质含量是影响三唑酮吸附的主要因素,CEC为次要因素;小麦植株对土壤中三唑酮的吸收积累与其原位孔隙水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浓度无显著相关性,原位孔隙水浓度可以更合理地评价土壤中小麦植株对三唑酮的吸收。本文探明了三唑酮在小麦中的吸收积累机理,揭示了影响三唑酮在不同作物中吸收、富集的关键控制因素,这些结论可为三唑酮的风险评估以及农药减量施用技术提供基础数据,对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战略目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瘀血证与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临床指标水平以及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对比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为后续中医证型、西医临床指标的具体关联性奠定研究基础,同时为中
社会风尚是以物质文明为载体的精神家园。它分为三大阶段,以"劳动叙事"为基础的传统社会风尚,以"资本神圣"为基础的现代社会风尚,以及两者在重新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基础之上合
犯罪新闻报道中不乏色情、暴力、欺诈等内容,因此犯罪新闻的正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正功能才是犯罪新闻的原本功能。犯罪新闻的正功能包括:树立法律权威,培养守法观念;
女性意识是女性觉醒的产物,中国女性的女性意识是由明清到民国再到20世纪80年代一步步的觉醒所产生的。女性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长期处于“失声”的状态,女性的话语权丧失,女
科技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随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价值的提升,"校园互联网信贷"逐渐步入大学生的生活里,并逐渐受到认可。但近期来,由于大学生进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南瓜育种相关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与最新进展,包括基因组与转录组测序、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基因/QTLs定位、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单
课堂教学的结尾部分若利用好,对于学生加深本节课知识记忆和下节课继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新颖的导入,富有吸引力的过程,结尾
目的调查住院早产儿家属的心理需求现况和影响因素,探讨早产儿家属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属于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
对1年生白蜡采用不同类型的容器应用轻基质进行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纺布轻基质容器培育的白蜡苗质量最好,控根容器次之,塑料袋容器最差。
煤在我国化工行业的蓬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煤化工的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化工产业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乙炔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传统工业级制取乙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