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对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致损及治理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88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于2010年进入微博元年以来,公众便进入了一个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以移动终端为平台,可以运用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传播方式进行高效互动的“微时代”。进入微时代,微传播、微社交、微媒介成为主要信息处理渠道,政府与公众的交往互动越来越密切,其两者之间的信任作为社会最重要的整合力量已经成为在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然而,微时代给带来的不单单是互联网的新形态抑或是媒体传播的新格局,它们也将政府与公众分流到不同的意见区,形成自己城堡一般的“社区文化”,由于防御异见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的渗透而导致政府与公众之间产生信任关系受损。因此,认真分析微时代背景对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致损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在微空间的不同意见区内最大限度地建立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已成为微时代背景下亟需解决的一大课题。在此问题导向下,笔者进入内蒙古、甘肃、云南、陕西、浙江、河南、广西等多地进行走访调研,并灵活运用网络问卷调查法进行相关数据采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比较研究法对中国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首先,本文阐明了微时代、信任与治理的内涵,分析得出在微时代的不同意见区内有效治理微时代对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致损,最大限度地建立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已成为微时代背景下亟需解决的一大课题,为下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对微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的突出问题进行现状分析,其中侧重根据内蒙古、云南、浙江、河南、广西等多地的群体性事件进行讨论、总结,并结合网调数据研究得出微时代背景对中国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的致损在致损主体、致损行为、致损过程、致损传播途径以及致损处置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新的特点。  再次,结合实地调研法与网调数据,融合主客体的视角对微时代背景对中国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致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研究得出主要原因有:公众的网络政治参与诉求与政府的回应性存在落差、政府信息透明度与时代对称性失调引起了公众不满、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导致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受损、政治犬儒主义的联动带来政府与公众的不信任扩大等。  最后,本文在理清微时代背景对中国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致损的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针对微时代背景对中国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致损的疴与疾,在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下,综合运用微民主、微平台、微责任、微力量等微时代的典型实践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治理微时代背景对中国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致损的路径选择。认为应从建设微民主、借力微平台、共担微责任、扩大微力量等方面入手,寻找解决微时代背景对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致损的对策。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提升青年干警思想文化素养,推动“青年大学习”走向深入,取得实效,确保“青年学习社”建设落地生根,江苏省盱眙县检察院团支部结合检务工作实际,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实
<正>设计意图鱼类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海洋生物,孩子们从吃的、穿的、看的、玩的物品中随时都能亲密接触到海洋生物那流动变化的花纹美和色彩斑斓的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
体态语言是一种非有声语言,主要靠身体或身体的动作输出信息,作用于信息接受者的视觉器官,以实现信息发送者的目的而形成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也有人称为视觉语言或行为语言。
中国楼市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宏观经济越是低迷的时候,房价越是一路上扬。2009年如此,2010年、2012年、2015年也都是如此。这是有违一般经济规律的。比如说,在美国的次贷危
随着怀旧热潮的到来,80后及90后已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军,其消费能力中潜藏着巨大的营销市场.为研究的顺利进行,将80后及90后关于童年记忆里的事物定义为“童年碎片”,将这些
6月3日,富滇银行召开富滇-格莱珉扶贫贷款项目实施情况通报会,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余汝兴主持会议。会上,董事会秘书孔祥丹和格莱珉有限公司总裁高战分别向新华社云南分社、
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是我们农村教学的好帮手。使用“班班通”可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建设农村基础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充分进入
本文通过对示范的种类、示范的目的、示范的正确性、示范的位置、示范的时间和方向,以及示范面的选择和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阐述,给体育动作教学以指导作用,从而更好的完成体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当代中国乡村精英治理的功能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乡村精英治理开始成为国内外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乡村精英不仅能促进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和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农业”正创造着农业产业链条的新模式.但在构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如农业用户上网比例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