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轨道站点地区空间资源配置优化研究——以南京地铁一号线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8x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低能耗的交通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城市建设者和出行者的欢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是轨道交通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也是乘客搭乘轨道交通的必经节点。合理配置站点地区空间资源与功能布局,对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减少私人交通、乃至减少碳排放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并检讨了国内外在建设低碳城市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紧凑高效的城市形态、高度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及以公交为主导的城市交通才是降低城市碳排放的关键所在。而对交通工具的进步和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回顾则证明了交通方式会对城市空间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轨道交通站点对站点地区的土地利用模式影响更是十分巨大:发展成熟区的站点地区用地模式会被更科学的用地模式代替;城市边缘区的站点则会发挥引导作用,带动站点地区的开发。  在对理论进行回顾和检讨之后,本文以南京地铁一号线(不含南延线)的十六个站点为例,采用FME、ArcGIS等软件,对站点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统计,并利用SPSS19.0对站点进行聚类分析,最后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站点分为公共中心区站、居住区站、交通枢纽站、景点区站和一般站五个大类。在此基础上,对各类站点的客流时间分布特征、乘客出行目的和乘客换乘方式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各类站点乘客实际需求,并针对站点地区现状存在的问题特征进行剖析,最后基于低碳理念给出各类站点空间资源配置优化提升的规划原则和措施。  本文对各类站点提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对公共中心区站点地区实行一体化集约发展,居住区站点地区则结合站点打造社区中心,交通枢纽站点地区应做好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景点区站点地区应与景区协调发展打造以站点为核心的景区门户,一般站点地区应视站点所在的区位因地制宜。
其他文献
建筑最初作为掩蔽场所为人们抵御恶劣的自然气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随着文明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趋于成熟。当生存不再成为问题,人们开始追求建筑空间是否舒
学位
本文以经贸综合类展览建筑为研究对象。简单回顾了展览建筑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国内外数十例展览建筑的考察,分析了展览建筑与城市的关系,选址布局的问题,着重研究了展览建筑的内外
学位
在我国各层次的规划是城市建设重要指引,也是城市形态生成的重要基础。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的中观尺度上,以指标控制和规划引导相结合为特点对具体地块的建设进行控制,是对
学位
历史城区的保护与复兴和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是我国当下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两个重要课题。一方面,历史城区如何更新一直是各地古都在寻求现代化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保护刻不容缓,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