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南独特的地域条件决定了该地区必须重视农田水利的建设,陕南地处秦巴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田”之说,山区水利地位显著。山区田地灌溉不似平原只要挖渠引水即可灌溉,其地形的复杂性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山区水利的独特性显而易见。陕南农田水利建设的目的是为调节山区水源以满足农作物水分需求,农作物需水量是根据本身生长时期来确定,所以水利设施必须具有时效性。研究该地区的农田水利对于当地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陕南农田水利开发历程、渠堰灌溉田亩的增加以及渠堰的管理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来探索清代陕南农田水利发展的概况。第一章是绪论,介绍本文选题意义,以及相关研究现状。以历史地理的视角来研究清代陕南农田水利,并且概述陕南的行政区划变动和水利环境状况,得出该地区农田水利形式主要为渠堰是自然环境使然。第二章详细叙述陕南农田水利的开发和建设。本文主要研究清代农田水利,然而陕南农田水利在宋元时期,甚至是明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了完整的探索陕南农田水利的发展脉络,本章第一节详细叙述清代以前农田水利开发状况,第二、三、四节分别论述清代不同时期渠堰的开发。第三章论述渠堰灌溉面积的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本章从清代不同时期各县灌溉面积变化入手,以窥清代陕南水利灌溉总面积的时间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第四章则是农田水利管理。本文从官方和民间组织两方面分别叙述其在渠堰管理中的不同作用。在清初,王朝为了巩固统治,休养生息,地方官员积极投身水利建设,成为清初水利建设的主导力量,因为这时期民间力量薄弱不足以兴修或者修复较大的水利工程,所以清初官方在兴修恢复水利设施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兴修水利成为其掌控地方权力的一种表现,从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随着渠堰进一步开发,当地百姓逐渐参与其中,在水利管理中分水、分配劳力等方面的制度条例逐步完善后,当地的百姓和绅士成为了渠堰管理的主力军。第五章总结陕南农田水利修建的经验和启示。以西乡县为个例进行分析,将修渠与保护、治理环境相结合,认识到渠堰虽由人为建设,但它仍然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因此要统筹规划,同时要顺应自然规律,这是对现代修建农田水利最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