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煤矿行业因为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高危性,煤矿工作者尤其是井下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一直是职业卫生行业防治工作的重难点。因此,研究粉尘性质及粉尘灾害事故的特点无疑是防治粉尘危害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基于图像分析,以不同粒径的煤粉粉尘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及仿真软件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粉尘的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尘肺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分析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行业因为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高危性,煤矿工作者尤其是井下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一直是职业卫生行业防治工作的重难点。因此,研究粉尘性质及粉尘灾害事故的特点无疑是防治粉尘危害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基于图像分析,以不同粒径的煤粉粉尘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及仿真软件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粉尘的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尘肺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粉尘运移规律的研究近况,对巷道内粉尘颗粒的产生、理化性质及运移理论规律进行了阐述。(2)分别以粒径范围为0-100μm和0-150μm的粉尘颗粒为研究对象,在边长为50cm的透明亚克力正方体箱中进行粉尘仅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的空间和时间自沉降试验。空间沉降试验用于分析相同沉降时间内,距尘源点不同位置处的6个测点上的粉尘分布情况。时间沉降试验将沉降时间设定为0-30s、30-60s及60-90s三个沉降时间段,每个时间段设7个测点,用以分析不同时间段下,同一位置测点处粉尘分布情况。试验表明,相同沉降时间内,距离尘源点较近的测点,大粒径粉尘分散度高于较远处的测点。随着离尘源点距离的增加,小粒径粉尘分散度逐渐增高,大粒径分散度逐渐降低,即粉尘自沉降受重力影响,粒径较大的粉尘优先沉降,粒径较小的颗粒则具有较长的空中悬浮时间。(3)以粒径范围为0-100μm的粉尘颗粒为研究对象,在直线形透明亚克力箱中进行模拟巷道试验。巷道内共设6个测点,每个测点采用载玻片收集粉尘颗粒,整个过程持续通风。结果表明,随着与尘源点距离的增加,大粒径的粉尘颗粒分散度呈递增趋势;小粒径组别,特别是易造成粉尘职业卫生危害的呼吸性粉尘(粒径小于10μm),其分散度并未随着远离尘源点呈递增趋势,即此部分粉尘大部分仍然悬浮于空中,容易被井下作业人员吸入产生职业健康危害。(4)利用FLUENT软件分别对直线形和L形巷道中,处于4m/s、5m/s以及6m/s三个风速下,2.5μm及10μm粒径的粉尘的运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粉尘的运移及沉降规律。结果表明,巷道内部粉尘浓度相对四周壁面粉尘浓度较低,高浓度区主要集中在巷道下端、侧壁以及四个角接合处。同一粒径组别下,风速增大,越靠近巷道中轴处,粉尘浓度降低越快。同一风速下,大粒径组别的粉尘在巷道中浓度下降速率较快。L形巷道中,巷道拐角前,底面的粉尘沉积浓度逐渐增加,在拐角处达到峰值。在巷道拐角周围,由于此处风流90度转向,粉尘浓度产生急剧振荡;拐角后,粉尘将逐渐随着风流离开巷道,此时粉尘在底面的沉积浓度逐渐减小至稳定。
其他文献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然进入到了“微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们已经逐渐习惯使用电脑、手机等通讯工具在网络直播平台上进行在线学习,或者通过观看网络教学视频进行获取信息从而开展学习。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追捧欢迎。微课因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今在教学中使用的微课数量逐步上升,但大部分是适用于学生课前预习以
在徐则臣长篇小说《北上》中,意大利人小波罗于1901年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的寻弟之旅,不仅在故事层面串联起了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和小说人物的今与昔,也在象征层面呈现了大运河所承载的古今、中西之间变与不变、冲突与融合的思考及意义,令这条贯通中国南北的古老运河,成为连接古今、中西的时间/生命/历史与文明/文化之河。帝都/首都与大运河终点/起点的双重身份,也使得北京形象在小说中同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象征意义形
自然语言处理(NLP)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普遍运用的背景下,文本相似计算研究是NLP中一项最常见且关键的任务。文本相似度计算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例如在信息检索中,搜索和检索词语相似的文本信息;在自动问答中,计算匹配程度并将匹配程度最高的结果作为答案;在机器翻译中,分析语句语义并计算出相似度,完成中英文的翻译等等。如今,更精确的文本相似度比对与查找是一项迫切的需求,譬
随着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应用于实际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也在逐渐向视频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发生转变。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视频类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课堂效率。根据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大多数教师对于复习课中引入微视频教学资源是持赞成态度的。对于高中生而言,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中涉及到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传递”、“激素调节”、“细胞免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布后,高校积极落实相关要求。文章首先描述了部分高校落实《总体方案》的基本情况,其次阐明了中国传媒大学多元分类科研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以期明确科研评价的对象和边界,解决科研评价中"一把尺子量所有"的问题。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凭借其优越的成像性能,自诞生之日起就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目前成像精度与成像范围成为SAR成像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性能指标,考虑到最小天线面积因素的制约,常规的单发单收成像模式无法兼顾高成像精度与大成像范围。为了突破这一限制多发多收SAR成像技术应运而生,它采用空间换时间的思想在方位向上利用多个通道同时接收回波信号,以增
遥感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是地理信息化的基础,高效及时的获取水资源动态信息,建立科学准确的水资源监督管理机制,合理解决水资源在灌溉、防洪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离不开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本文以遂宁市为研究区,以陆地卫星8(Landsat-8)影像、哨兵2号(Sentinel-2)影像、高分1号(GF-1)影像作为数据源,运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进行水体提取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遂宁市
国家教育改革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新课程理念也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整合资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微视频直观生动,视听兼顾,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其成为微时代行业当中的重要资源,能够满足国家教育改革要求,践行新课改理念。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科内涵的落脚点。高中生物知识抽象微观,很多概念难以用语言表达,教师们在教学中常陷入困境,学生学习抽象知识时容易思维障碍,课
通过在垂直于平台航迹方向布设多个通道,多通道雷达能够实现正前方区域的二维成像,在精确制导,海空监测、自主导航等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其平台尺寸等因素决定了其孔径长度往往不大,导致方位维分辨率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给多通道雷达的应用带来很多的不便,因此研究多通道雷达前视超分辨成像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多通道雷达前视超分辨成像开展研究工作,首先根据多通道雷达的空间
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在2016年颁布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文件中表明我国的老人群体是国家经济和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教育事业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发展老龄教育事业的重要推动力。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老年教育也要做到充分利用网络互联网技术,将其作为老年人传统学习的重要补充,让大部分老年人做能到“指尖学习”。由于2020年的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