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学教育之困——国粹派教育思想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国粹派教育思想。辛亥革命以前,国粹派提出“用国粹激动种姓”的思想,举办国学讲习会,从国学中挖掘人物事迹、阐发民族大义、弘扬爱国精神,在配合革命宣传、抵制盲目西化等方面,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但由于国粹派内部政治、文化观不同,辛亥革命胜利后,国粹派分道扬镳,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粹派倡导“复古存学”的精英式教育,逐渐蜕化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翼,对教育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随着教育平民化、科学化运动的广泛开展,国粹派教育思想终于在三十年代后期隐匿于近代教育的舞台。   国粹派提出教育要立足于国家民族的文化教育传统,认为语言文字立则国学立,国学立则国立;并提出“国学即国魂”的思想,认为国学是民族强大的精神来源,主张培养国人的爱国精神。基于此,国粹派又提出普及普通教育的思想,而且还提出创办国粹学堂,来实现其国学复兴的教育理想。   在探索复兴国学教育的过程中,国粹派认为教师应博习众家学说,不囿于一家之言。同时,国粹派站在重“中”轻“西”的立场,论证了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主张立足中学、兼采西学;并以此为指导,对新式国学教科书和乡土教科书进行了探索。   国粹派是中国近代比较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其教育思想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他们身兼双重使命,既有为建立新国家而投身革命的政治理想,又有为复兴国学而坚守信念的文化责任:他们尝试利用西学来改造中国教育,却无法对西学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还逐渐对西学产生怀疑、恐惧和敌对的情绪;他们认为中学是“精神之学”,西学是“形质之学”,表面上接受西学,实质上是以旧化新。   国粹派复兴国学的思考与努力,反映了中国部分知识分子近代以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出路的迷惘与彷徨。由于自身理论建设不完备,国粹派在思考和探索中国教育问题时,其保守复古的思想特性往往表现出与时代潮流的格格不入。国粹派虽然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成为近代国学教育的先行者与国学研究的开拓者,但却无法完成革故鼎新的历史重任。   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无疑对人类的今天和明天仍有滋养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部分,理应被重新整理、认识与消化,并藉此为契机消解来自西方中心的话语权。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国粹派教育思想的经验与教训,对今天复兴国学无疑也具有重要的启迪。
其他文献
人本导向教学对具显著时代性且实践性很强的信息技术而言,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水平以及培养出更高质量的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应在信
期刊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个互动过程,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和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进而提高学
高原训练的目的是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专项训练,以期提高运动成绩。铁作为合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能量代谢中多种酶的主要原料之一,参与了氧
人类交往中,个体如何评价信任选择后的结果对调整后续行为尤其重要。在损失和收益并存的决策情景中,个体通常需要快速对做出决策后的反馈信息进行评价,用以指导并调整后续的
为进一步提高辽宁省部分高校康复专业学生运动康复相关课程的学习质量,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考察法等从区域角度对辽宁省部分高
屏幕软打样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由于使用显示图像模拟硬拷贝图像,显示的设置、环境光的条件、观察的条件等因素都会对软打样的效果造成影响,需要进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