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APQ)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以后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考查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急诊监护室(Emergency CareUnit,ECU)收住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材料,总结其临床特点,以肝脏为脏器损伤代表总结百草枯对其作用的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其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11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男性57例(占总人数50.89%),女性55例(49.11%);平均年龄为37.12±16.16岁,中毒的多发年龄段为23-40岁(34.82%),职业分布中以自由职业者最多(40.18%),服药原因中以自服为主(84.82%),总死亡率56.25%(63/112);肝损伤比较常见(60.71%),整个病情发展过程是缓和及一过性的;2组间再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酸、尿隐血及百草枯浓度分级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近3年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多见于青、中年人,以自由职业者多见,以自服为主,具有初期可无明显症状、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  2、急性百草枯中毒对各脏器肺、肾、肝、心脏等损害较大,引起的并发症多,最易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临床中尽早予以多脏器功能支持。急性百草枯中毒对肝的损伤也很常见,但是整个病理过程是偏缓和及一过性的,尚无肝衰竭致死亡的病例报道。  3、乳酸、尿隐血及百草枯浓度分级是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独立危险因素。温州辖属各地送至院中就诊时,应尽量缩短时间,尽早洗胃,尽早开始血液灌流是治疗的首要环节。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最新的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居中国癌症发病率第五位,死亡率居第四位[1]。外科手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