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腋窝淋巴结切除是乳腺癌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切除转移的淋巴结、确定分期、评估预后、决定术后综合治疗方案,但其造成的上肢淋巴水肿、功能障碍等术后并发症,仍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针对盲目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可能产生的不必要损害,一些专家提出术前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s metastasis,ALNM)而避免作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国内外对乳腺癌的研究目前大多还局限在判断术后复发及预后等问题上,本文则侧重研究影响乳腺癌ALNM的发生及数目(N分期)的相关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判断ALNM情况,对评估预后、选择正确的辅助治疗方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择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在我院收治临床资料完整,且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共计252例。对这些病例的临床特征(发病年龄、月经及生育状况)、肿瘤及病理特征(肿瘤大小、位置、病理类型、激素受体、癌基因)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无转移及N分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ALNM的高危因素。252例均为女性,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49岁,原发肿瘤长径0.5~10cm,平均3.1cm。术后所有病理标本均由我院病理专家检验,外院手术患者的病理切片均有我院的会诊结论。病理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单纯癌、髓样癌、硬癌、粘液腺癌、非浸润癌等;腋窝淋巴结共检出2727枚,淋巴结清扫数目3~32枚,平均每例为11枚。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133例(52.78%),无转移者119例(47.22%)。其中淋巴结转移1~3枚71例,4~9枚51例,10枚以上11例。通过上述临床特征及肿瘤病理特征对ALNM情况的分析,寻找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1、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初潮年龄与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呈正相关,而发病年龄则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2、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对乳腺癌N分期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呈正相关。3、病理类型中浸润型小叶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最高(80.65%),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影响最大。4、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不同表达状态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而只与癌细胞的增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