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规模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7581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和农村是人类聚落的两种基本形态,其中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中心,对周边地区起着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是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合理的城市规模结构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缩小区域差异,使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本文以山东省48个设市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着重研究山东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包括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重心变动及调整优化的对策。主要研究方法及结论包括:研究城市人口规模特征及空间分异。通过不同的计算公式,对山东省城市人口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山东省48个城市的人口规模金字塔、首位度、分维数、基尼指数,并将部分运算结果图形化。根据计算,提出山东省城市体系人口规模结构的特征:城市体系相对完善,双核心结构且城市首位度变大、分维数逐渐减小、基尼指数先变大后减小。最后提出山东省人口规模的空间分异特征:城市数目东多西少、人口分布轴向性扩展、人口分布空间指向性明显。研究城市经济规模特征及功能分异。分别利用标准差和系统熵度量方法,研究经济规模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规模发展不均衡,1999年以前集聚作用较弱,1999年以后集聚作用较强。对山东省各城市三次产业聚类分析后,运用区位商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方法,进一步细化产业分类来研究产业结构,计算各城市的产业关联度和各产业的关联度,并对山东省城市职能分异进行探讨。研究城市用地规模空间扩展特征及机理。首先定量研究用地规模空间扩展的时间、空间、效益特征。然后运用动态分析和逻辑推理,对山东省城市体系用地规模空间扩展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城市空间扩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这些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政策因素、经济条件、人口条件及交通和环境等因素,各种条件及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且每一种条件都有其促进和约束城市空间扩展的双重作用。最后运用凸壳方法对山东省用地规模空间扩展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扩展主要为填充型,说明山东省这一时期城市轮廓平面形态逐渐趋于紧凑,山东省城市轮廓形态现有特点总体上是利大于弊,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形态发展趋势。人口、经济和用地规模重心及重心移动距离。结果表明山东省土地重心处于最中间位置,且变化幅度处于中间;GDP重心位于土地重心的东北方向,说明相对于土地重心来说GDP重心偏向东北部各城市,且GDP重心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人口重心位于土地重心的西南方向,且变化最剧烈。基于以上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山东省城市规模结构优化的建议和对策。进一步强化济南、青岛核心地位,通过扩大人口规模和提升产业结构来实现;增加大城市数量,重点培养基础好、潜力大的一些中等城市,以迅速扩大这些城市的规模,使其尽快发展成为大城市;扩大小城市规模;空间结构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重点加快三大城市圈的发展和强化六大轴线辐射作用。
其他文献
阐述了现金流量表及其五大现金舞弊,即高现金舞弊、受限现金舞弊、现金流水舞弊、募集资金使用舞弊及账外现金舞弊等手段,分析了现金舞弊的特征。
骑自行车人作为道路交通使用者中的易受伤害群体,事故发生率极高。汽车-自行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颅脑损伤占身体各部位损伤总数比例仅次于下肢,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针对我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是人类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病,发病率约为1/400-1/1000,我国约有150万患者,占到终末期肾衰替代治疗病因的5—10%。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肾脏出现无数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乡镇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改革成果。然而,相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来讲,还是存在很多迟缓的方面,尤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无效,这是立法针对合同当事人所采取的法律规避行为进行效力否定的规定。由于法律规避既不是典型合法行为,也不是典型违法行为,因此法官在判
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基本责任方式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基本责任形态为替代责任和自己责任。如果构成共同侵权,则形成连带责任,出现的责任形态是
目的整理黄世林教授“脾生血”学术思想;通过对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病因的分析,研究IDA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应用黄世林教授研制的补血胶囊对IDA患者进行治
新一轮课程改革既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又要求教师改变自己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过于偏重讲授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因此,本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来说,既是一项挑战,也是一次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第三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整体效益较好的产业群体,在提高全省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建设现代化城市方面起
有关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然而现有的文献明显忽略了路径依赖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我国经济已经对粗放型增长方式产生了比较强烈的路径依赖,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