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尾寒羊AA-NAT、HIOMT和TAC3基因克隆、多态与组织表达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781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绵羊的常年发情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有助于增加年产羔数,提高经济效益。小尾寒羊常年发情,一年四季均可配种产羔,繁殖力极高,是我国独特的遗传资源。本研究旨在寻找与绵羊常年发情有关的基因,了解其作用机制,期望能够用于培育高繁多胎绵羊的分子育种。1.对于AA-NAT基因,设计5对引物(P1-P5),克隆获得小尾寒羊AA-NAT的DNA序列,总长2138bp。与滩羊序列比对后发现四处突变,分别位于外显子2(A705G、T733C)和外显子4(C1690T、C1796T)。利用PCR-RFLP技术分别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白杜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特克塞尔、滩羊和萨福克)中检测这四个位点的多态性。对于705位点,在特克塞尔中仅检测到AG型,在其余四个品种中检测到AG和GG型,小尾寒羊GG型母羊平均产羔数比AG型多0.36只(P<0.05)。对于733位点,在小尾寒羊、滩羊和萨福克中仅检测到CC和CT两种基因型,在其余两个品种中检测到CC、CT和TT三种基因型,小尾寒羊CC型与CT型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1690位点,在小尾寒羊、白杜泊和滩羊中检测到CC、CT和TT三种基因型,在萨福克中检测CC和CT两种基因型,在特克塞尔中仅检测到CT基因型,小尾寒羊不同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1796位点,在滩羊、萨福克和特克塞尔中检测到CC、CT和TT三种基因型,在小尾寒羊和白杜泊中仅检测到CC和CT两种基因型,该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分布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小尾寒羊CC型母羊平均产羔数比CT型多0.48只(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AA-NAT基因705和1796位点与绵羊常年发情存在一定关联,在提高绵羊产羔数方面G和C等位基因是潜在有效标记。2.对于HIOMT基因,设计8对引物(H1-H8)克隆获得小尾寒羊HIOMT基因的部分外显子序列,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中检测到两个多态位点,分别位于外显子5(G606A)和外显子6(A737C)。在606和737位点,小尾寒羊不同基因型个体间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3.对于TAC3基因,设计5对引物(C1-C5),克隆获得小尾寒羊TAC3基因的不含外显子1的DNA序列,长3296bp。序列比对后发现两处突变,分别位于内含子1(C327T)和外显子2(G1803A)。在327和1803位点,小尾寒羊不同基因型个体间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4.以常年发情小尾寒羊(春季发情期、春季间情期和秋季发情期)与季节性发情滩羊(春季乏情期、秋季发情期和秋季间情期)母羊(2岁半)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AA-NAT和TAC3基因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体、肾上腺和松果体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索AA-NAT和TAC3基因与绵羊常年发情的关系。研究发现这两个基因在两品种各情期6个组织中均表达,小尾寒羊春秋季发情期卵巢和子宫体中AA-NAT和TAC3基因表达量均比滩羊秋季发情期低,而松果体AA-NAT基因表达量比滩羊秋季发情期高,推测卵巢、子宫体和松果体中AA-NAT基因表达量影响了绵羊的常年发情,卵巢和子宫体中TAC3基因表达量与绵羊的常年发情有关。
其他文献
对话妈妈  圆白菜小弟走在路上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个超级炸猪排。炸猪排长着鼻子和小胡子,和猪山大哥一模一样。跟着,猪山大哥也来了。一股股的香气从炸猪排的鼻子里冒出来,他俩都好想吃这块炸猪排。可谁知,就在他们两个还在犹豫的时候,月亮从天而降,一口咬走了炸猪排……  谁是圆白菜小弟?你是怎么认出来的呢?  圆白菜小弟和猪山大哥遇见了什么?  月亮吃了炸猪排,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扫一扫二维码,听完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 MSTN)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对骨骼肌的发育和生长具有负调控作用。MSTN基因的敲除、沉默或抑制表达将引起动物肌细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