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比克尔“无情还原论”(ruthless reductionism)思想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8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笛卡尔以来,身心问题就引起学界的广泛谈论,特别是在身心二分的论断难以解释其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寻找一条解释身心关系出路的呼声就变得愈发强烈。当今科技发展和学科交融为解释哲学问题带来的新的生机,尤其是神经科学发展介入哲学问题的求解,一种自然化的趋势开始席卷于哲学领域。还原论解释一直是饱受争议,但也不得不承认其推动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引入哲学,约翰·比克尔(John Bickle)对此持肯定态度,文章以比克尔的无情还原论(ruthless reductionism)为研究重点,着重分析对于意识问题回答的强解释力,结合科学实践研究给出一种实证性的解释。文章分文四部分,以无情还原产生、记忆问题还原、意识的问题求解、对传统哲学重塑为逻辑进程来述。第一章节,分析新潮还原论的缺陷和无情还原论的产生。首先介绍了新潮还原论的概念和内容,并分析了其缺陷所在。其次,引入无情还原论的谈论,对其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特征作了分析。文章第二部分是无情还原论介入记忆问题研究的探讨,记忆问题是关系到心灵、意识等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理清西方哲学史上的记忆相关理论,以科学实践对其做无情的还原解释,使其回归到自然物质的层面。文章第三章主要是对于意识问题的还原,意识是大脑的一种机能,大脑是意识的发源地,理解意识就必须去了解意识产生的神经机制。本章将意识的产生和实现机制作为研究核心内容,首先对意识简单问题的介入研究,其次是对于意识“难问题”-感受质的解释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研究路径,最后讨论无情还原论之于意识问题研究的意义和发展,指出无情还原论的解释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第四章是探讨无情还原解释对于传统哲学问题的重塑,如心理因果性、多重可实现问题以及心脑关系问题等。本文是对比克尔的无情还原论的一种剖析,为身心问题、意识问题的解释增添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同时对于无情还原论要秉持一种理性态度,意识问题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也坚信意识的本质将在物理世界得到解答,在没有更有力的证据驳倒还原论之前,它仍是理解意识问题的最佳的选择。
其他文献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人为尊位的文化.它一直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文化实质和伦理精神,是由儒道佛同流而互补、天地人各一而合一、真善美自为而自由的特点与尊重人、升华人、完美人的
马铃薯脱毒苗主要是通过茎尖培养和病毒鉴定后获得的。要把少量的脱毒苗用到生产上去,必须扩大繁殖。通用的方法是把一株脱毒苗的每个叶片带茎切成一小段,放在培养基中,数日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对于农村发展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中,不仅在生活中需要用到供水工程,同时,在生产上供水工程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地区的生活
<正>肺血管畸形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肺动静脉瘘和肺隔离症等,其中多数为肺动静脉瘘。肺血管畸形的主要危险是破裂出血引起猝死,也是引起咯血的原因之一。肺血管畸
会议
<正>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科学探究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也是学生展开科学探究的不竭动力。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两千多年前就有了系统、深刻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军事理论。中华民族重视文化传承,保留着完整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格,传统文化至今仍对中华民族有
<正>最近二三年间,写了二十余篇讨论瞿秋白的文章,内容涉及到"文学"上的瞿秋白的方方面面。写完了《关于〈多余的话〉——兼及瞿秋白的评价问题》的长文,自以为可以收场或者
在翻译工作领域中,科学术技资料的翻译占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把外文文献译成汉语的工作量又比汉译外多得多。这一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情报。在浩如烟海的外
以亚麻籽皮为原料,水为浸提溶剂,浸提亚麻胶。研究了浸提时间、温度、料液质量比、脱胶次数对亚麻胶得率的影响,确定亚麻胶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0℃、时间40 min、料
目的:糖尿病是一个终身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自我管理来保持血糖稳定,防止并发症出现。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进行糖尿病管理、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出现。本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