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目的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数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充分发挥数学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主阵地的作用。就教师而言,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案是教师备课结果的提炼和升华,它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思想、知识水平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因此,教案设计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新课改形势下,对教师如何处理教材,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传统的教案所反映出的课堂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满堂灌输,死记硬背,强化训练。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我认为应该对传统教案进行必要地改革。结合教学实际,我对教案改革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确定论文题目为《对中学数学教案改革的研究》,目的在于:①探究教案改革的理论依据;②探究改革后的教案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本文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数学教案改革的研究框架。首先,对传统的数学教案进行回顾,分析出传统教案存在的问题:①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以教师为中心;②缺少对学生认知情况、学习心理的具体分析;③多注重双基训练,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其次,针对上述传统教案的不足,本论文提出了将传统教案改革为“教学案”。并对教学案设计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对教学案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教学案的设计过程如下: 教学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先进的学习、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注重分析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经验相结合,确定出适合学生素质发展的教学目标,开放教学资源,编定出适合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学习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论文中给出了两个教学案:《集合》、《映射的概念和性质》。这两个教学案的特点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合,采用师生共议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主动探索的空间和创造的平台。新的数学教学案的使用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从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实验班(02级1班、2班)进行了与研究有关的实验:包括对学生认知风格的测验分析,对学生学案的分析以及教学案的课堂实施。经过后测,由所得数据得出如下结论:教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能很好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在知识的不断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有利于推进数学课堂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