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的税务征管体制经历了数次变革。1983年以前,中国的财政和税务属于同一个部门,1983年国家财政和税务分家,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下国税、地税分立,再到2018年,国税、地税两大部门又进行了合并,这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每次改革既是顺应国家发展和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需要,又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重构。税务部门拥有占全国总数十分之一的公务人员数量,达到87万余人。征税体制的改革自然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87万余名公务人员职务职位的调整、变动,不单单影响个体,更可能对八十余万税务干部家庭造成冲击。纵览我国建国以来的历次机构改革,无不存在着机构与人员“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好机构改革后人的配置问题,就成为保证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2018年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为背景,以人员配置问题为研究内容,聚焦吕梁市S县税务局,管中窥豹,通过实证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内容包括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下人员配置的相关概念、吕梁市S县税务局人员配置状况、S县税务局人员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提出的一些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具体而言,S县税务局在人员配置中存在诸如“人岗错位”现象突出、税务技能培训效果差等问题;而究其原因,则包括招聘机制存在缺陷、对员工激励不足、培训模式单一等。笔者提出的解决措施包括遵守规定合理配置人员、健全绩效考核的机制、丰富培训的形式等。希望通过将传统人事管理方法同“互联网+”数字人事系统结合,对工作实绩、工作内容、相关成果进行量化追踪,并同职位升降相结合,以期优化系统内部人员配置,将爱岗敬业同个人的成长发展相协调、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