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作为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的建构主义理论已席卷了整个中国教育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历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许多启示。本文通过理论概述,实例研究,阐明了建构主义理论是新课改中推行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理论,在指导高中历史教学中效果显著。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新课改的现实发展分析入手,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与高中历史教学结合的研究意义。首先介绍了建构主义的发生和发展,然后详细的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和教学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建构主义课堂特点和建构主义倡导的课堂环境及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即“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第二部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和教学实践是本文的重点。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首创精神;强调协作学习、情境创设、意义建构。笔者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对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这三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系统的、长时段的、大范围的实例教学实验,这些实例不仅内容涵盖广,而且在每个课例后都有教学反馈,并采取问卷调查分析法,将有关研究问题设计成若干具体问题,按一定规则排列,编制成问题表格,交由调查对象填写,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搜集到的这些信息和数据,为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架构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了一份可供参考的蓝本。第三部分是对现实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些反思。针对当前一些教师盲目的采用建构主义、在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的失当之处以及建构主义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做了详细分析,目的是进一步的发挥好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让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改革中能理性、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