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满足中小型医院以及现在农村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的方法改善和合理规划的要求,本实验进行强化混凝和二氧化氯联合处理医院污水的研究。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以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或聚合氯化铝铁(PAFC)为絮凝剂、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的强化混凝处理工艺的条件:絮凝剂种类、投加量、复配比、水的pH及温度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第二,通过考虑絮体质量浓度的变化速率与絮体质量浓度的关系,初步探讨强化混凝过程中絮体的形成动力学;第三,研究二氧化氯用量和作用时间对消毒效果以及物化指标的影响,并考察对医院污水原水的消毒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强化混凝的各条件对医院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主次关系为:絮凝剂的投加量>反应温度>pH>絮凝剂的复配选择>助凝剂的投加量;结合单因素实验得出的最佳强化混凝条件为:PFS和PAM复配投加,PFS的投加量是187.5mg/L,PAM的投加量为3.75mg/L,PFS与PAM的复配比为50:1,pH为8.0,温度为15~20℃;通过动力学研究得出絮体形成动力学速率方程为:v=dc/dt=1.76×10-4c1.51;通过消毒实验的研究,当二氧化氯用量为20mg/L、作用60min,可将医院污水中粪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能够被全部杀灭,并且在该投加量和作用时间下,消毒后的医院污水中余氯保持6-9 mg/L之间。而且二氧化氯投加量在10-30 mg/L范围内,对出水的其他物化指标无显著影响。经过实验研究,强化混凝与二氧化氯联合除氯医院污水的处理效果为CODcr的去除率为72.2%,氨氮的去除率为14%,浊度的去除率为97.7%,SS的去除率为87.5%。表明强化混凝与二氧化氯联合处理医院污水的方法对物化指标基本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生物指标完全达标,对CODcr、浊度、SS、粪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尤其对浊度和微生物的去除效果最好;但是对氨氮的去除率并不理想,采用物化法对氨氮的去除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