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颗粒治疗UC气滞湿阻证的临床疗效,为今后在临床中应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UC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8月期间脾胃病科病房及导师门诊就诊的UC气滞湿阻证患者。依据纳入标准,共选取6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各30例对照观察的研究方法。治疗组应用加味柴胡疏肝散颗粒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对照组单纯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包括患者的总体疗效、临床症状积分、舌脉象变化、肠镜结果、疾病活动度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方面,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剔除1例,共29例;对照组脱落1例,共29例。(1)治疗组总有效率86.2%,对照组总有效率68.9%,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改善腹泻、粘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腹部胀闷及不思饮食等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9.7%,其中临床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7例,提示加味柴胡疏肝散颗粒能改善UC中医临床症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舌脉象变化的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改善患者的舌脉象状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治疗前后结肠镜情况的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6.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8.9%,经统计学分析得出P=0.02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肠黏膜组织学病理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明显减轻肠黏膜组织学病理分级状况;(7)治疗前后两组药物对粪便常规所见红、白细胞数量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8)治疗2个月后,共有58例患者复查肠镜,对患者行疾病活动度的评定,治疗组治疗前:轻度活动为17例,中度活动为12例;治疗后:临床缓解为15例,轻度活动为10例,中度活动为4例,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随访半年复发率治疗组为4%,明显低于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UC后半年内复发率45%;(10)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社会能力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颗粒治疗UC气滞湿阻证疗效确切,优于美沙拉嗪肠溶片对照组,能够有效地改善UC患者临床症状及舌脉象,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活动度,促进肠道粘膜修复,减少疾病复发率,该方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