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软土地区TRD复合支护结构变形与安全控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建筑物向高层以及超高层方向发展,基坑工程也相应向深、大方向发展,其复杂程度也日益加剧。随着越来越多的基坑支护实践积累,基坑支护的方法、形式以及施工技术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提高。论文以武汉复地汉正街超大深基坑工程为依托,对武汉软土地层新型复合支护结构的变形与安全控制进行了研究。为了有效控制软土地层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首先采用数值模型分析了复合支护结构变形的规律,其次通过对变形监测方案的阐述,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尤其是将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基坑变形的有关规律,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形成武汉复地汉正街基坑工程安全控制技术,具体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用MIDAS软件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复合支护结构不同工况条件下支护结构的变形,分析武汉复地汉正街工程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变化规律,了解不同支护结构形式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将实际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MIDAS/GTS软件在模拟基坑支护工程的有效性,分析结果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2)针对实际工程制定了详细的监测方案。对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不同工况下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TRD墙体深层水平位移、立柱沉降、坑外土体沉降以及周边地下水位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同一工况的后续部分和下一工况的基坑变形进行预测,变形结果及规律反馈到施工中,信息化指导施工。(3)采用分区顺作+中间缓冲区后作的深基坑开挖方案以及地下连续墙以及内支撑作为深基坑开挖的围护体系,是减少深基坑变形施工关键技术。设计上,中间对撑+双排桩(中间TRD墙)+被动区加固(三轴搅拌桩),增加被动区抵抗力,以减小支护结构变形;施工中,采用岛型开挖+充分运用时空效应理论,即边开挖、边清理、边支护,实行“分层、分段、对称、平衡”的开挖方案;并对基坑施工实行全过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优化深基坑变形与安全控制措施,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动态反馈指导施工,实现深基坑开挖的动态控制,保证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该新型复合支护方式在武汉软土地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正>造型造型,务必先求其合于客观物性,再夸张其美的部分,改造其不美的部分。认识到了美的特征,尽量简括用笔,惜墨如金。"有人画鸟嘴,嘴角的线通到眼前了,张不开嘴;或双脚添
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基于此种认识,笔者提出了商业模式的“3-4-8”的构成体系。“3-4-8”构成体系实质是一种从“远—中—近”三个层次对商业模式进行
目的 探讨儿童在无看牙经历情况下影响儿童第一次看牙行为表现的因素,并且探讨口腔卫生状况是否对于儿童初次看牙行为表现有影响。方法 对来就诊的120例2~6岁无看牙经验、身心
刘凌沧(1907—1989),河北固安人。14岁从民间画工学画,1926年入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任《艺林月刊》编辑,1929年应宋庆龄之托画《孙中山奉安行列图》,1933年任京华美专教授。
对多个资产收益率的协方差矩阵建立动态模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就近些年来该方面研究的一些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特别地介绍了几种基于数据降维技术发展起来的能够适
数字化使媒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未来媒体适应新的形势,就要采取新的发展战略。媒介的融合、媒体功能的交叠要求媒体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发挥专长,并要求数字化媒介产品在普及化
<正>叶浅予(1907—1995),浙江桐庐人。1927年到上海,以绘制广告谋生,也从事漫画创作和教科书插图的工作。1929年至1937年间为报刊创作长篇连环画《王先生》和《小陈留京外史
随着网络经济的出现,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已经开始从价值链转向价值星系。新的企业组织形态与价值创造机制对战略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比价值链理论的局限性分析了
<正>笔法问题(记录于1959年12月5日)我与齐白石、黄宾虹二位老先生的接触,最大的启发是笔法。这也是近代画家最差的。齐白石的笔法最高,而黄宾虹先生则讲得最好。齐白石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