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安徽省境内的琅琊山、皇甫山、太平湖、九华山、天柱山、马仁奇峰、天堂寨等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在2010-2013年间,选择大气状态相对稳定、风向、风速变化不大的晴天,对景区内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以及光照强度、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度等气象要素进行同步观测;结合对空气负离子扩散及消亡规律的模拟实验研究,为客观评价安徽省主要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空气负离子的产生能力、低层大气空气负离子存量与通量以及景区空气质量、旅游休闲潜质等提供依据,同时为政府部门在选择旅游发展方向上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如下: (1)以高斯烟羽模型作为空气负离子扩散参考模型,利用模拟实验估算负离子扩散参数,建立局地空气负离子扩散模型。模型显示:在无风环境下,空气负离子浓度横向边界为距离发生源±20cm,纵向边界为160cm,实测扩散范围则是横向±15cm,纵向在125cm处。得出负离子在空间的扩散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空气负离子模拟消亡实验结果显示:空气负离子在空气中的消亡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Y=-0.0368X+7.215,消亡速率为0.0368,R2为0.8269。其中,离地1m高度处的负离子消亡速率比近地面负离子消亡速率快。 (2)对太平湖和琅琊山两景区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日变化观测,均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峰值首先出现在上午10:00,低谷基本都出现在中午12:00左右;下午14:00出现第2个高峰值,之后逐渐下降;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Y=8.876X+122.5,相关系数R2=0.972,负离子与温度之间呈指数递减关系,回归方程为:Y=-16.48X+755.9,相关系数R2=0.945。 (3)九华山平常日与佛事日不同景观带的空气负离子含量和空气清洁度差别显著,其大小依次为溪边>林区>街区>香火区;佛事日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普遍低于平常日;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海拔高度升高先增加再递减,呈单峰型曲线变化;阴坡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阳坡。 (4)不同类型的水体下空气负离子浓度不同,其中瀑布对负离子浓度影响最大,溪流次之,静态的湖水最低,表明不同类型水体的负离子发生功能显著不同,流动性强的水体负离子发生能力也相应较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距水体的远近呈显著负相关性,即离水体越近负离子浓度越高,反之则越低,这与负离子消亡相一致;瀑布落差越大,负离子浓度也越大。 (5)不同的植物群落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以及改善空气质量的能力有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植物群落下的负离子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针叶林(901个/cm3)>阔叶林(729个/cm3)>灌木林(597个/cm3)>草坪(435个/cm3),空气质量评价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I值依次为:针叶林(0.9)>阔叶林(0.75)>灌木林(0.6)>草地(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