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频梳是一种具有梳状结构且能稳定存在的新型光谱,它即可作为许多精密测量的工具,又可作为多波长光源。与其它产生光频梳的方式相比较而言,基于微谐振腔的非线性克尔效应产生的克尔光频梳具有频域覆盖范围广、相干性高,且器件结构简单易集成的优点。近年来,基于不同材料或结构的微腔产生克尔光频梳的实验已相继报道。与此同时,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步发展起来,但目前在理论研究时大多忽视了热效应的影响,依然把强光泵浦下微腔内的模式当作冷腔模式扩展来处理,显然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形。为进一步认识热效应对光频梳产生过程的影响,本文在T.Carmon等人相关的热效应实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对这一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论文通过将热效应引起的相移引入LLE(Lugiato-Lefever Equation)方程,对方程进行修正,从而将热效应的影响反映在仿真分析中,并在此基础上对单泵浦与双泵浦两种情形下微环克尔光频梳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对初失谐量的处理方式下腔内孤子和克尔光频梳的演变过程,并对比研究了单泵浦与双泵浦情形下光梳的平坦性。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如下:1.在对泵浦光场作用下微腔中产生诸多非线性效应的深刻理解上,深入分析形成时域孤子和频域克尔光频梳的过程。通过对泵浦光场引起的腔内温度变化特性的定量研究,引入热效应作用产生的相移对原LLE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2.利用热效应修正后的LLE模型,通过两种不同的对初失谐量的处理方式,即固定初失谐量和调节初失谐量,对单泵浦时腔内孤子和克尔光频梳的演变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从理论角度深入研究两种情况产生孤子和克尔光频梳的机理,分析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对微腔产生克尔光频梳的过程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阐释。3.仿真研究热效应作用下双泵浦微环克尔光频梳的产生过程,分析说明了双泵浦在时域上的功率波动又可以作为调制不稳定的微扰发挥作用,所以可以去掉仿真单泵浦情形时加在泵浦上的随机噪声,这样就去除了腔内孤子和频域克尔光频梳生成的随机性因素,使得到的克尔光频梳更稳定。此外,还仿真验证了双泵浦作用可调节克尔光梳相邻梳齿间距和控制腔内孤子数量,并且改善了克尔光频梳的平坦度,从而使克尔光频梳能更好地应用到相关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