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各病理组织成分在各个治疗时期MRI中的表现特点及其向正常信号转归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收集其术前、术后2周、术后5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及以上不同时期的MRI,对其各病理组分在MRI中的信号表现(结合CT)进行研究对照比较。结果病椎信号在术后5个月或术后1年时开始向正常椎体信号转变,2年时大多恢复至正常椎体信号,尚没有转变为正常信号的病椎已开始向正常椎体信号转归;统计患者中术前有49例出现脓肿,所有患者基本都出现炎性肉芽,49例出现死骨,45例出现干酪样物质,30例出现空洞,45例病灶壁为硬化型,15例病灶壁为非硬化型,2例可见有骨桥形成;术前33例出现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术前52例可见椎间盘信号异常,椎间隙不同程度狭窄,术中行病灶彻底清除、减压及植骨融合,术后6例出现复发,5例出现脓肿及炎性肉芽,1例出现脓肿、死骨、干酪样物、炎性肉芽等,有2例术后再次出现脊髓及神经根受压,余患者恢复正常;术后植骨块在MRI中的信号表现在术后5个月或术后1年时开始出现转变,术后2年时大多数植骨块信号恢复至正常信号,本课题无法判断植骨融合的具体时间。结论1、结合脊柱结核患者术前CT及MRI的观察,可明确甄别脊柱结核的各病理组分,早期诊断脊柱结核,发现其病灶累及椎体及脊髓情况,为术中进行彻底病灶清除及减压提供依据。2、通过术后不同时期的MRI观察,无论病椎及植骨块信号如何,积极治疗后,最终大部分向等信号转归;复发患者的信号转归较术后正常的略慢,由于复发患者病例较少,无法形成较好的对照。本课题无法得出植骨融合的具体时间。3、脊柱结核复发率较高,术后定期复查MRI,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