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莱州新城金矿床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北部25km处,与新建的莱州港为邻,南距烟(台)潍(纺)公路26km,水路交通发达。该矿床新城金矿床位于焦家—新城断裂带的南西段。中侏罗纪开始,古太平洋板块推动伊泽那岐板块由SE-NW向欧亚板块俯冲,胶西北地区进入重要的造山-成矿期。新城金矿床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代胶东群富阳组以及新生代第四纪。矿区岩浆岩广泛分布,主要为玲珑型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分布于焦-新主断裂面下盘的郭家岭型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矿区内煌斑岩及闪长玢岩等中生代脉岩发育。本次论文对成矿岩体郭家岭似斑状花岗岩的测年分析认为其形成年代为127±2Ma。矿区构造主要为焦家-新城断裂,控制长约2000多m,其构造破碎带宽100m-750m,倾向北西,倾角28-45°,总体走向40°。该断裂为矿区主要控矿-容矿构造,矿体主要赋存于主裂面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花岗闪长质碎裂岩带内。新城金矿床的工业矿体主要由Ⅰ号和Ⅴ号矿体组成。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主要赋存在焦-新主断裂下盘靠近主裂面位置,总体走向NE37°,倾角30°,最大走向延长600余米,最大控制斜深1120m。矿石类型主要为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和细脉-网脉状黄铁石英脉型。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银金矿、自然金为主,有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非金属矿物以石英、是绢云母、钾长石为主,其次是方解石、绿泥石、绿帘石等。主要矿石结构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乳滴状结构、填隙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主要矿石构造为团块构造、浸染构造、细脉浸染构造、细脉、网脉构造、条带构造及角砾构造。矿区内围岩蚀变发育,主要类型有钾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和碳酸盐化,此外还有绿泥石化和高岭土化等。该矿床成矿期可划分为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两部分,并且热液成矿期进一步划分为四个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金-石英-黄铁矿阶段、Ⅲ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Ⅱ、Ⅲ阶段为金的主要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富含CO2的低盐度(0.87%~10.24%Nacleqv)、低密度((0.71~0.99g/cm3)的流体,成矿温度为260~320°C,成矿压力为62~112Mpa,成矿深度为6.34~9.23km。矿石氢、氧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为主,并有少量的岩浆水和大气降水加入。矿石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以幔源为主,金主要来自上地幔源区。通过Rb-Sr同位素研究确定其成矿时代是125±1Ma,为燕山期。综上,确定新城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幔源流体参与成矿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系统总结了新城金矿床的矿化富集规律,认为新城金矿床的工业矿体严格受焦家-新城断裂带控制,主断裂面发育的致密断层泥对含矿热液的屏蔽作用使矿体均产于主断面下盘。工业矿体主要富集在断裂走向偏北东和倾角较缓的部位。工业矿体具有明显的向SW侧伏规律,侧伏角约为45°。综上,认为在新城金矿区的深部焦-新主断裂走向偏北东、倾角变缓处存在另一个矿化富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