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从流行病学、病原的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和药物防治等方面对山羊传染性肺炎进行了探索试验,为武陵山区山羊养殖业防治本病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临床调查、病理剖检和血清学检查等方法,对武陵山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被检的1982只山羊中,以Y-98为标准抗原,用HIMA实验检测结果,22只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率为1.1%;用PG3为标准抗原,用HIMA实验检测结果,105只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率为5.3%。调查的武陵山区5个山羊品种,结果显示,波尔山羊阳性感染率最低,为5.8%,其次是南疆黄羊,阳性感染率为7.7%,本地白山羊8.1%,成都麻羊为8.4%,黑山羊为8.8%;山羊年龄调查,结果显示,在5月龄以前,阳性感染率的顺序依次是:波尔山羊<南疆黄羊<黑山羊<马头山羊<成都麻羊;12月龄以前,阳性感染率的顺序依次是:波尔山羊<南疆黄羊<成都麻羊<马头山羊<黑山羊;成年羊阳性感染率的顺序依次是:波尔山羊<成都麻羊<南疆黄羊<马头山羊<黑山羊。来自重庆市的黔江区;湖北省的恩施、利川;湖南省吉首市、永顺县;贵州省铜仁市等6个山羊养殖基地28只患有呼吸道症状的疑似病羊采集病料28份,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普通培养基生长,选择培养,兔血培养基生长,生化鉴别试验与标准菌株对照,确认是由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株所致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分离纯化后获得的纯分离培养物,经理化特性和血清学鉴定,证实分离物与武陵山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霉形体与标准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为同一血清型。人工复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物对山羊具有高度致病性。测定了盐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甲磺酸单诺沙星、硫氰酸红霉素、罗红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富马酸泰妙菌素、盐酸四环素等8种药物的敏感性及联合药敏作用。试验结果表明,PG3株对8种药物中的红霉素及泰妙菌素最为敏感,为高敏药物,其次是罗红霉素和泰乐菌素,为中敏药物,四环素及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低,为低敏药物。与PG3株一样,Y-eshi-goat株对8种药物中的红霉素及泰妙菌素也最敏感,其次是罗红霉素和泰乐菌素,四环素及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低。结果提示,临床上治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时应首选红霉素和泰妙菌素等高敏药物。其次选用泰乐菌素与罗红霉素等中敏药物,不宜选用四环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等低敏药物。联合用药试验表明,红霉素与氧氟沙星合用表现为相加作用,可以作为临床用药参考。而红霉素与泰乐菌素表现为无关作用,在临床上的意义不大。通过武陵山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体内预防试验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泰妙菌素和红霉素对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霉形体感染具有预防作用,且泰妙菌素和红霉素预防效果最好,环丙沙星、四环素预防作用可靠差;用4种药物对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自然病例和人工病例做治疗及增重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环丙沙星组,四环素组差异显著,增重较明显,泰妙菌素组和红霉素组差异极显著,增重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