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的现代化与行为素养——一项关于上海女性市民行为素养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2456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现代化说到底是市民素质的现代化。市民素质的现代化是构建现代化大都市的核心和灵魂。本文以迎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高市民素养,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形象为契机,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的形式,对影响上海女性市民现代化的因素进行社会学的实证研究。试图以上海女性市民为缩影,分析城市人现代化的变迁趋势,找出影响城市人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可以通过本研究了解中国城市现代化变迁的内在驱动力,为上海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和建议。 本文将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问题的提出。第二部分为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三部分为概念梳理和相关理论文献综述;第四部分为相关研究理论综述。第五部分对上海女性市民现代化的趋势及特点进行描述性的分析,调查发现在家庭关系中,上海女性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突破,仍然保持看重家庭的传统,并在家庭关系中向夫妻关系倾斜,而新的家庭契约形式的出现展现了现代性的一面,在社区意识上,上海女性正处于刚起步的培育期,社区活动参与度不高,但是有热情参与的意愿,邻里关系淡漠;在职场中女性知礼、讲礼、善礼成为女性的人格魅力,职业道德凸现;在公共场合中,能自觉遵守公共场所规定并认识到国际化与文明素养的关系。在第六部分从个体主观方面与客观环境方面分析了影响城市人现代化的因素。并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教育是影响上海女性行为的主导因素,年龄导致上海女性素养的代际差异;职业增强上海女性行为的异质性,而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对上海女性的现代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七部分分析上海女性现代化变迁趋势、对策、建议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方面与研究存在的不足。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信息化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城乡信息环境、信息分配和信息主体条件的差异,使得城乡信息化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断裂。这无疑加剧了原本因城乡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是建立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制度性创新,通过司法程序赋予人民调解协议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力,消解了人民调解协议民事合同身份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来工作、生活,他们已经是城市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把城市流动人口纳入社区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社区参与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农村的年轻人开始向城市和工业发达的地区流动,在庞大的农村流动群体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女性。在这部分流动的群体中,她们常年往返于城市和农村之间
本文以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以北京市农村远程信息服务工程中心所涉及的北京市郊区县为调查地点,对农民的学习动机、信息渠道和学习方式等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