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性化网络音乐教育对中学生音乐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by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作为人类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不能孤立于网络媒介引领的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之外。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传统音乐教育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中,作为教育主导地位的音乐教师受到了技术、信息量、权威性的挑战;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审美观念发生变化,不满于学校音乐课的学习,加剧了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为了适应网络时代教育的需求,各种艺术教育纷纷加入触网的潮流,音乐教育也出现了网络音乐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模式。进入新世纪,新课标的实施使我国音乐教育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倡导学生自主、个性、创造性发挥的理念为网络音乐教育这一新路径的延伸应用提供了新的教育发展的思想准备。来自计算机、音乐、教育、传媒、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学者和工作者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也为网络音乐教育的理论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网络音乐教育仍不能避免网络媒介传播特性带来的种种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在于网络迅捷性、海量性、互交性等特性带来的发展机遇,也在于网络音乐信息的娱乐化、大众化潮流造成的对其教育影响范围的冲击。在实践当中,网络音乐教育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诸如:传统教育观念和习惯的影响较重,音乐教育网站内容教条、形式刻板、模块不够人性化、缺乏趣味性,音乐艺术感染力和教育影响效果不佳,对受教育者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吸引力不强等。笔者即对上述现象和问题展开思考,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多数研究和讨论都集中在各种教育实体因素与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层面,研究大多停留在显性的教育范畴。在关于网络和中学生音乐教育关系的讨论中大都是对网络及其音乐传播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批判,综合来看对于中学生实施网络音乐教育的关注、支持和鼓励比较缺乏。实际上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审美意识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是影响音乐教育整体发展和国民音乐素养提升的关键群体也是近年来网络应用的主力军,其人数和网络应用比例都在大幅攀升。在进一步的探究中,笔者惊奇的发现隐性化教育所显示出的隐蔽性、无意识性、间接性、非预期性等特点不仅与音乐教育有着天然的相似性也非常契合网络的诸多特点,这些教育特点对于培养和发展中学生音乐能力都很有帮助。因此,笔者认为解决当前网络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要遏制明显的教化思维,还音乐艺术本身的感性、愉悦性、生活化;重视中学生群体,并且遵循这一群体的特性完善其教育机制;在以网络为主体的数字信息化时代,应抓住网络特性,借助其传播优势,渗透隐性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促使音乐教育更加快捷、平易、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其受众(尤其是中学生)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提升音乐教育效果,笔者即提出了“隐性化网络音乐教育”,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以便获悉其规律。在此基础上,来探求中学生在传统音乐教育以外的音乐能力发展的新途径,缓解当前网络音乐教育的问题,最后就如何有效利用隐性化网络音乐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希望促进音乐教育的整体质量的飞升。
其他文献
我国多校区大学办学格局的形成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合并和调整为主要内容,主要目的是将相关高等院校之间进行聚合以提高高等学校的综合实力,建设国际高水平大学。多校区
有了明显改善,但也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结构失衡的双重挑战。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人们的饮食习惯很容易步入一种误区。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国民日常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随着我国新形势的发展,服务业也在逐渐崛起。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等等巨大挑战,酒店也
<正>一、市场转型之事实与历史考量1、两种事实2005年10月,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摄制完成,由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独家代理其国际版的海外发行;11月,《故宫》开始发行音像制品,
在统计分析了近十年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经验得出我国安全事故进入下降期的结论,但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用事故树分析法得出管理缺陷是安全事故不断的关
<正>大型纪录片《春晚》一共5集,每集时长48分钟,于2012年1月23日至27日(正月初一至初五)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本片以2012年央视"春晚"为切入点,跟踪拍摄"春晚"的创作
自驾车旅游在国外的发展较早,已经有一个世纪之久,并且发展的比较普遍且成熟,然而在我国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自驾车旅游在近十几年才逐渐流行起来,随着自驾车旅游市
<正>近日,在中国澳门举行的第六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其华先生发表了主题为《建设4.0,助力一带一路
操纵派领军人物勒菲弗尔在多元系统理论的启发下,采用文化研究模式,把赞助人、社会条件、经济操纵等文学以外诸因素引入翻译研究。他认为,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且单靠语
本文研究的是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动因问题,旨在找出目前的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主要动因,以指导我国商业银行的下一步国际化实践。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