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大豆对外依存度的增加,价格稳定性变差,营养学家试图通过各种营养调控手段,加大对杂粕资源的利用。作为一种新型粕类蛋白,脱酚棉籽蛋白(Low Gossypol Cottonseed Meal,LCSM)具有低棉酚和高蛋白的特点,质量好于传统棉粕,但其在蛋鸡日粮中适宜使用比例、对蛋鸡和鸡蛋的影响及其机理鲜有报道。本文采用饲养试验、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测定、i TRAQ蛋白质组学、组织学、双向凝胶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LCSM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器官组织学、血液生化和蛋清蛋白相对含量等的影响。开展本项目研究,可以厘清棉籽蛋白的特点,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棉籽资源,拓宽棉籽蛋白的应用领域。试验一不同日粮蛋白水平脱酚棉籽蛋白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观察了不同蛋白水平下,日粮LCSM对蛋鸡生产性能及其蛋品质的影响,确定添加LCSM时,适宜的饲粮粗蛋白水平。选择40 WK健康海兰褐产蛋鸡432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2羽,分别采食以等能、相同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的3个蛋白水平(CP 17.5%、16%和14.5%)的玉米-豆粕(SBM)或玉米-脱酚棉籽蛋白日粮,预饲期1周,正饲期12周。试验期间,每天记录蛋重、耗料量,计算料蛋比等生产性能指标。每隔6周,每重复收集5枚鸡蛋,测定蛋品质(蛋白高度、哈氏单位(HU)、蛋壳强度、厚度、蛋黄重和蛋黄颜色)。结果表明,试验全期,LCSM未显著影响蛋壳厚度、强度、蛋黄颜色和蛋黄重;提示,LCSM不影响蛋壳和蛋黄品质。与SBM组相比,在4045 WK没有显著影响,但4651 WK,不同蛋白水平下,LCSM对蛋鸡采食量、蛋重和蛋清品质影响显著(P<0.05)。日粮CP 14.5%,全棉籽蛋白和全豆粕日粮,未见显著影响蛋鸡生产性能;日粮CP 16%和17.5%时,与全豆粕组相比,在4651 WK,LCSM组的蛋鸡采食量和蛋重均显著降低(P<0.05)。日粮CP 16%,LCSM组鸡蛋蛋白高度显著降低(P<0.05)。全豆粕型日粮,与CP 17.5%组相比,CP 14.5%组的蛋重和蛋白高度显著降低(P<0.05)。全棉籽蛋白组和全豆粕组中,与CP 17.5%组相比,CP 16%和14.5%组的饲料/鸡蛋最低,但CP 14.5%组中蛋白高度和HU显著降低。因此,在使用脱酚棉籽蛋白时,日粮蛋白水平适宜采用16%;LCSM日粮饲喂蛋鸡6周未见显著影响生产性能,12周引起了生产性能和蛋清品质的下降,提示LCSM对产蛋鸡生产性能有累积致毒作用。试验二脱酚棉籽蛋白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的LCSM,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以确定LCSM的适宜添加水平。选择432只40 WK健康海兰褐产蛋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2羽鸡,分别采食等能、相同理想氨基酸模式的6种日粮(CP 16%)。对照组为玉米豆粕基础日粮,4个组(LCSM25、LCSM50、LCSM75和LCSM100)分别按25%、50%、75%和100%替代对照组中由豆粕提供的蛋白(添加50、98.3、144.2和189 g/kg LCSM),第6组在对照组日粮中添加和LCSM100组含量相同的游离棉酚(28.35 mg/kg)。预饲期1周,正饲期12周。试验期间,每天记录蛋重、耗料量,计算料蛋比等生产性能指标。每隔6周,每个重复收集5枚鸡蛋,测定蛋品质及蛋清蛋白含量。研究表明,LCSM100组4651 WK蛋鸡采食量和蛋重显著降低(P<0.05),全期,LCSM对蛋鸡产蛋率和料蛋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全期,各处理组蛋黄颜色没有显著变化,但与豆粕组相比,LCSM100组4651 WK鸡蛋HU、蛋白高度和蛋清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LCSM组的血浆总蛋白、尿素氮、尿酸、血清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没有显著变化;肝肾切片组织学未见病变。LCSM100显著降低了蛋鸡采食量、蛋重及蛋清指标;然而,与豆粕组相比,添加棉酚组中各指标未见显著降低。因此,这种负面影响并非由其中棉酚引起;蛋鸡日粮中LCSM适宜添加98.3 g/kg。试验三脱酚棉籽蛋白对蛋清中蛋白质组成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LCSM引起的蛋清品质下降与蛋清中蛋白质相对含量之间的关系。将40 WK、216只海兰褐产蛋鸡分为3个组,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基础日粮(SBM组),另两组分别由LCSM替代对照组日粮中豆粕提供的50%(LCSM50)和100%蛋白(LCSM100)。试验期12周。试验期间,观测和记录蛋清、血液激素,观察输卵管组织学,采用i TRAQ技术研究饲喂LCSM后蛋清蛋白相对含量的差异。与SBM组相比,LCSM100组蛋清中有15种蛋白相对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卵清蛋白(Ovalbumin)、卵转运铁蛋白(Ovotransferrin)、卵粘蛋白(Ovomucin)、溶菌酶蛋白(Lysozyme)、卵抑制剂(Ovoinhibitor)和簇蛋白(Clusterin)等。这些降低的蛋白占蛋清总蛋白的75%,均具有抗菌、抗病毒性,在蛋清的保护机制上发挥重要作用。卵粘蛋白影响蛋清粘度系数和抗蛋清稀化;簇蛋白影响蛋清中折叠蛋白的稳定和抗蛋白沉淀。饲喂LCSM后引起的这些蛋白的降低,造成了蛋白高度和HU的降低。LCSM100组血浆孕酮水平的下降在一定程度抑制了输卵管中管状腺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生长,降低了该部位分泌蛋清蛋白的功能。分子水平上蛋清各蛋白的相对含量的下降阐释了其生化水平上各指标的下降,从分子水平说明了LCSM在蛋鸡日粮中不能100%替代豆粕。试验四脱酚棉籽蛋白对储存期鸡蛋蛋品质及蛋清中蛋白质组成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LCSM对储存期蛋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在饲养试验的12周末的连续三天内采集SBM、LCSM50和LCSM100组蛋样总共540枚,分别储存于4℃,相对湿度65%下4和8周,测定0、4和8周的HU、蛋白p H、蛋黄指数;采用二维双向凝胶电泳(2-DE)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 MS),分析储存8周后SBM组和LCSM100组其蛋清蛋白的相对含量差异。结果显示,储存时间显著影响鸡蛋HU,随储存时间的延长HU显著降低(P<0.05)。与SBM组相比,LCSM100组HU低于SBM和LCSM50组(P<0.05),鸡蛋蛋清p H显著高于SBM和LCSM50组的鸡蛋蛋清p H(P<0.05)。储存期内,饲粮蛋白源显著影响鸡蛋蛋黄指数(P<0.05),LCSM50组的蛋黄指数与SBM组无显著差异,但LCSM100组低于LCSM50和SBM组(P<0.05)。LCSM50组的蛋清品质与SBM组的蛋清品质相当。2-DE鉴定结果显示储存8周后SBM组由于储存时间的蛋清稀化作用有18个蛋白相对含量下降,而LCSM100组中有36个蛋白相对含量上升,相比于上一章中i TRAQ鉴定的LCSM100组中下降的15个蛋白数相比,其储存期下降蛋白增加了140%,说明LCSM100组的鸡蛋在储存期其蛋品质更易趋于降低。LCSM100组的鸡蛋由于其蛋清蛋白模式的改变在储存期不仅蛋清品质进一步降低,且蛋黄指数也显著下降,在整个试验期内,LCSM50组鸡蛋的蛋品质较LCSM100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