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盐缓冲溶液对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是一种具有有机负荷率高、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等特点的新型厌氧消化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但也存在运行稳定性差、抑制性代谢产物积累等问题,污泥厌氧稳定化速率及产甲烷效率有待提高。本文在分析含固率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影响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污泥稳定化水平及产甲烷性能,采用外源投加磷酸盐缓冲溶液考察其对于代谢产物抑制的解除效果,确定了缓冲溶液的最适投加初始pH及最适投加量。研究结果表明,含固率为20%时挥发性有机物去除率(VS去除率)为36.99%,累积产甲烷量为127 mL·gVS-1,与湿式厌氧消化(含固率TS为5%)相比分别降低了23.7%及45.5%;污泥含固率大于15%时,初期出现近40 d的产气停滞,表明高含固条件下不利于污泥稳定化的进行及产甲烷率的提高。含固率为1520%时,消化末期产酸菌活性与初期相比降低了36.7%69.0%,表明水解速率较低。在高含固系统中,氢型产甲烷菌Methanoculleus等更为占优,Methanosarcina等乙酸型产甲烷菌相对丰度在TS为20%时仅为3.6%,远低于湿式厌氧消化中的34.5%,表明产甲烷能力较弱。为提高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解除抑制性物质对其的影响,当投加20 mmol·L-1、初始pH为7.0的缓冲溶液时,最终污泥VS去除率可达42.3%,稳定化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同时累积产甲烷量较对照提高了30.6%,具有较好的产甲烷性能。当缓冲溶液初始pH高于7.5时,则会明显抑制产甲烷,与对照相比降低了10.6%21.9%。缓冲溶液初始pH为7.0时,乙酸激酶与辅酶F420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4.1%以及69.5%,有利于系统酸化及产甲烷过程。在确定缓冲溶液最适初始pH的基础上,当投加缓冲溶液浓度为40 mmol·L-1时,含固率为15%的污泥厌氧消化VS去除率达到36.33%,与对照相比提高了9.9%;厌氧消化45天后,累积甲烷产量达到179.1 mL·gVS-1,比对照高34.4%,具有较好的稳定化及产甲烷性能。在探讨了含固率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以及缓冲溶液最适初始pH、最适浓度对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得出采用缓冲溶液初始pH为7.0,药剂投加浓度为40 mmol·L-1(以P元素计)时,可使含水率低于85%的污泥具有较好的稳定化及产甲烷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K,Na)NbO3基无铅压电陶瓷以其优越的压电性能和较高的居里温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分析并评述了其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近况,(K,Na)NbO3基无铅
不断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对城市道路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道树的生态效益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行道树的固碳量是衡量行道树生态效益的标准之一,针对传统固碳量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