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屈曲支撑理论分析及减震试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m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已有的研究和工程运用实例证明,防屈曲支撑是一种有效的阻尼器,它通过支撑外围屈曲约束机构提供的侧向变形约束来避免核心构件受压失稳,从而得到良好的滞回耗能性能。该项技术在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我国大陆地区由于技术及材料等各方面的原因,起步较晚,对于现有的一些防屈曲支撑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防屈曲支撑,该类支撑采用全钢结构,外围屈曲约束机构采用外套钢管内壁焊接全长范围内的纵向加劲,核心构件采用一字型截面。为研究该类纵向加劲防屈曲支撑的减震性能,本文先后对其进行了力学性能理论分析、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钢材的材料性能试验和构件力学性能试验以及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响应分析,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   1、根据杆件的稳定性理论,在保证支撑不发生整体失稳、核心构件不发生单独失稳、连接段不发生扭转失稳的前提下,进行纵向加劲防屈曲支撑的截面设计,并根据现有的研究,结合本文所设计支撑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核心构件宽厚比以及核心构件与外围屈曲约束机构间的间隙大小。   2、对纵向加劲防屈曲支撑进行ANSYS数值模拟,在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的过程中,同时考虑材料、几何、接触三大非线性以及初始几何缺陷,并通过核心构件的有效应力、侧向变形变形及承载力分析,考察不同约束比对支撑力学性能的影响;有限元分析所得的支撑滞回曲线饱满,无明显捏缩现象,具有试验及工程应用的可行性。   3、对经过有限元分析后力学性能较好的支撑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分为标准加载和循环加载两种。试验结果显示:   1)纵向加劲防屈曲支撑具有良好的滞回耗能性能,在经历标准加载以及30圈循环加载后,支撑没有出现明显的疲劳现象,说明该类支撑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2)满足设计及构造要求的支撑端部仍是整个防屈曲支撑中最易发生破坏的部位,应在实际工程中予以特别加固。此外,支撑加工过程中间隙的控制以及安装过程中连接段对中都对支撑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处理不当,甚至引起支撑的破坏。   3)加载速率越快,支撑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下降地越快,实际工程应用中应考虑结构遭遇罕遇地震时支撑受力性能的这一不利变化,并在设计阶段对该变化予以考虑。   4)弹性刚度、塑性刚度、屈服荷载与位移以及耗能指标等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以及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很好,偏差不超过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限值。   4、利用SAP2000对偏心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和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体系进行两种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对比两者的计算结果表明:后者的地震响应较前者有所降低;支撑在结构中的布置沿楼层高低顺序可以采用变截面的形式。
其他文献
据1970年的统计,日本因各种环境公害而引起公众起诉的案件有63000多件,其中振动引起的环境公害案件最多,高达总案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环境振动危害已经远远超过大气污染与水
随着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预应力结构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耐久性等优点,其在土木、水利及交通工程等各个领域越来越广泛。然而,和普通混凝上结构一样,预应力结构由
随着我国加入WTO,在建设领域推广工程总承包以来,EPC模式逐渐在我国得到建设业主的青睐。我国的建筑企业也纷纷重组,部分大型企业已具备EPC承包的能力。国内的部分大型工程已开
随着预应力和施工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公路桥梁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跨径的增大,混凝土材料强度的提高,使得这类桥梁桥墩附近的节块体积明显增大。这些节块在混
重力式挡土墙作为挡土墙的一种,已在土木工程等众多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受场地地形条件限制时,多级重力式挡土墙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挡土墙的传统砌筑材料主要为块
聚氨酯海绵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之一,具有价格便宜、孔道错综等优点,是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良好的膜基材料。本研究利用酸碱改性后的聚氨酯海绵作为膜基材料,对海绵动态膜生
地震模拟振动台是一种普遍应用于地震荷载下结构物破坏机制、设备仪器检定、抗震设计理论和灾变防控技术等方面试验研究的重要物理模拟手段,探索和发展新型振动台设备及相关
随着科技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多。钢管混凝土结构的优越性也逐渐得到工程人员的认可。但是,目前对方钢管-钢骨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较少,特别是方
地震动模拟技术对于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构动力时程分析和抗震设计等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软土场地地震动模拟通常分两步得到,首先通过衰减关系确定基岩地震动,然后通
地震是一种发生概率较小、但对铁路行车安全有极大危害的自然灾害,地震紧急处置是近年备受关注的可以有效减轻高速铁路地震灾害的手段之一。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且高速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