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门山中段前缘不仅位于条带状生烃高峰区,具近烃源特点,而且陆相、海陆交互相储集岩十分发育,展布好。兼之受关口断层挤压隆升作用发育了一系列褶皱构造,本区理应是形成油气藏理想区域。但是由于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具复杂性、多期性特点,次生断裂十分发育,以至于目前在金马-鸭子河构造带上的油气勘探进展甚微。因此要想在龙门山中段前缘油气勘探获得突破,这就有必要对本区的保存条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利用遥感地质解译、核物理氡气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大地电场测深等物化探方法以及野外地质调查在龙门山中段前缘识别出多条隐伏断层。这些隐伏断层大都表现出很强的活动性,它既可以造成地下圈闭气藏的泄漏,又可以形成天然气在致密地覆体中运移聚集的通道,进而形成裂缝型气藏,因此研究隐伏断层的活动性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为论证本区主要隐伏断层的活动性以及氡气浓度变化的应震效果,我们应用氡气测量技术对余震进行定时监测,发现余震与氡气浓度变化相关度好,表明氡气测量在判别隐伏断层的存在性以及活动性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受关口断层推覆上升的影响研究区次级断层多而复杂,发育了北西向、近东西向以及北东东向三组断层,其中尤以北西向断层最为发育,它延伸远,切割深,基本错穿整个莲花口组中上部泥岩盖层。分析本区断层的动力学性质,晚新生代以来受力方向发生了转变,由以前的北东-南西区域应力场转为北西-南东向。现今的北西-南东向应力场又可形成第二次序北北西-南南东向和北东东-南西西向剪切应力场,呈“米”字型力学结构。这亦是北西向断层具左行走滑和北东东向、近东西向断层具右行走滑的力学根源。关口断层作为盆山耦合界线,前人普遍认为其为阻水断层,对深部须家河组圈闭封盖性好。但对关口断层封堵性评价只是考虑错穿泥岩及地静压力这两个因素,并没有把关口断层次生断层考虑在内。根据油气水文地球化学和地下水活动规律认为错穿关口上下盘次级断裂的存在使得关口断层为导水断层。本区浅层地下水水型以NaHCO3为主,在较深层-深层则为CaCl2,说明浅层以地表水作用为主,深层封盖性好,以沉积成因水作用为主。因此在单斜带上离关口断层较远,地表水作用较弱的地区,有可能形成水动力圈闭油气藏;聚源-鸭子河背斜构造带上,如果存在盆内隐伏断层发育,或在构造倾伏端裂隙发育处,可以在深层致密储层中形成裂缝型气藏;云西-徐家场鼻状背斜上地表水活跃,背斜顶部容易遭到破坏,故形成浅层气藏的可能性不大,但有望形成深层气藏;都江堰中兴-玉堂地区有可能在向斜内的局部隆起形成气藏,这都应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