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是私家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它与其它各个朝代园林的建造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更多的文人画家直接参与到造园过程当中,那些文人画家们不仅把园林当作是简单的生活场所,更把它作为精神寄托的最佳场地,他们在建园时,把绘画中的诗性融入到其中,更为丰富园林的写意性和意境美。所以当时很多画家很自然的把园林作为诗书画创作的主题,并将它与高洁的品性、超然的生活态度以及隐逸的思想联系在一起,其中本文所要论述的嘉靖十二年文徵明为王献臣所绘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承然包括以上描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之美不仅是因地而异的,也会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拙政园的建造在明代文人园林里算是一大特色,各景悉心经营而成,但又不乏天然之美,体现造园者的独具匠心。而该园今虽尚存,其中的楼阁花木尽管经历多次的改造,但仍能体现出当时造园者的营造智慧。本文主要想借着文徵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图像研究和结合文徵明所写的园记来重游一下当日该园的景象,使院内的景观重现眼前,以及文徵明作为文人画家对待建造园林所涉及到的自然而严谨、朴实而无华的美学观点。本文通过对《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所选取的绘画形式、构图形式、文徵明园林题材的绘画风格特点和审美取向所体现出的造园观念,以及这幅册页中隐藏性的窥探出他的生活态度与理想。笔者通过对该册页的研究,一方面,希望对文徵明园林绘画的特点有更多的认识;另一方面,更多的了解明代园林绘画与园林构造的关系。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理解这种因地制宜、发乎自然的造园理论。